[实干兴湖北 辉煌这五年]开放驱动 光谷站在世界地平线

2017-06-29 21:30 来源: 湖北日报
调整字体

 

  图为东湖综合保税区

 

  图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内的摩托罗拉生产车间

  湖北日报讯 过去30年,科技与产业浪潮的洗礼,让“中国光谷”这片土地,经历了几个至关重要的转折发展期——

  1988年,东湖高新区创建成立。

  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2001年,获批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2009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并列国家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7年,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武汉、宜昌、襄阳三大片区。界内70平方公里自由贸易区,全域处于光谷的腹地核心。

  每一次转折,都让光谷高科技产业实现跨越式进阶。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因此,光谷既要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径,又要打造“引进来”的新优势。

  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探索建设境外产业和经贸合作区。加快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协同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

  引进来。首先要强化法治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设立区域性办事机构,深化与国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生产基地,努力提升“引进来”的规模和水平。

  过去5年,光谷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光谷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

  未来5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光谷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同样也面临土地、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供给以及生态环境约束等方面的挑战。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个5年,光谷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开始配置全球资源。长飞、人福医药、烽火科技、武汉联想、武汉新芯等光谷支柱企业以及斑马快跑、安天信息等众多新兴创业公司,纷纷“两条腿走路”,接连在海外建设工厂、分公司或研发中心,寻求市场、人才和资本的国际化。

  另一方面,大量海外高端人才开始回流。截至目前,光谷已集聚海外高端人才4万多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中,外籍人士占比超过1/4,7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或留学背景。

  华灿光电是国内领先的LED芯片供应商。自2009年引进“3551人才”魏世祯等一批海归博士后,华灿光电迅速壮大,2012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去年企业营业收入达15.8亿元,同比增长65.6%。

  人才的国际化,不仅仅体现在“3551人才”。随着华星光电、天马、国家存储器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大量成熟产业人才的全球招聘也随之开启,并在光谷聚集。

  过去几年,光谷“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格局初显。开放驱动,将对光谷未来产业产生颠覆式变化,从思维方式、管理架构到交往方式。该负责人说,光谷以往更多是和内贸打交道,随着自贸区的发展,经济将越来越多对接全球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责编:李智恒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