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2025,武汉高质量发展中的“融创身影”
7月26日,中共武汉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在发展能级上,强化龙头地位;在发展驱动上,突出科技自强;在发展路径上,加快绿色崛起。
到2025年,武汉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至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大武汉。线路图明晰、时间表确定之下,各区积极做好产业文章,助力武汉城市发展“含金量”与“含新量”的进一步提升。
这其中,也有一个“含融量”。根据武汉市今年出炉的首张城市产业地图,14个功能区中,即有8个可见“融创身影”。

这些产业项目,涉及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商务会展、工业旧改、金融服务、文旅经济等一系列领域。
在这些赛道之上,融创奋力奔跑,共助武汉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多科产业成绩A+ 与武汉经济“期中考”同交卷
7月20日,武汉市政府发布经济半年数据。
2021年1-6月,全市GDP总值达8251.45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3.5%。
强势转正的上扬曲线背后,是新经济勃兴、新产业聚集、新消费拉动,引擎重燃势更旺。
其中,在两江三镇之内,融创通过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与武汉经济“期中考”同交卷。

作为武汉市委、市政府“创谷计划”首批示范项目,这一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755亩,是全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人工智能产业园。
目前,已投建的一期占地面积约300亩,包括浪潮、快手、星空(武汉)加速器等在内的400余家企业入驻,涵盖高新技术企业53家、瞪羚企业14家,国家级技术平台1家(截至2021年7月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5年内,这里已有6家企业上市敲钟。
同时,依托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园区自建投融资平台,与20余家一线投资机构合作签约,常驻投资基金规模超37亿元。
截至去年底,园区已帮助100余家企业获得商业辅导,30家企业获得累计3.3亿元投融投资额,总估值超过30亿元。
2021年1-5月,园区税收总额1.46亿元,“智谷”变“金谷”。

根据规划,项目二期占地面积约4455亩,将重点引进大商业航天、氢能、人工智能、5G、区块链5大新兴前沿产业。
二期启用之后,一个“Plus版”的融创智谷即将全速呈现。
届时,园区预计入驻企业产值将超过200亿元、办公人员约10万余人,年纳税额可达20亿元,构建又一个华中智能产业、创新经济的“超级生态圈”。
在经开核心,一座融创·首创国际智慧生态城市,助力“车谷”智造未来城市样板。
这一项目,涵盖“智慧长江活力中心”“产城融合创新样板区”和“武汉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三大板块,是武汉经开区建设“五个中心”的重大抓手项目之一。
今年6月,以“共建中国车谷,启幕城市未来”为主题,融创·首创国际智慧生态城市与14家涵盖度假、酒店、文化、运动、产业孵化等领域的TOP级企业代表,集中战略签约,旨在打造产城游融合的城市窗口。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近百亿元。
首期规划的214万方(计容建筑面积)中,未来之舟城市规划展厅、九衢华街样板段——阿狸呓境、阿狸的童话世界、“智造未来”汽车主题馆已相继建成运营。
其中,自2021年5月1日正式开业以来,九衢华街示范段已接待客流超2万人次。(截至2021年6月底数据)
紧随其后,文旅产城总部、智造中心、高端精品酒店等板块也将全速落地。
在汉阳四新,一座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超级“城市展厅”。

自2011年核心项目陆续建成投运以来,这里已成为国际国内大型展览、会议活动落地华中的“第一选择”。
去年8月至今,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先后举办展会活动40余场,接待游客203.83万人次。
今年,还有4-5场全国巡展即将在此举办。
依托这一系列项目,在武汉城市经济的一次一次大考中,更多写着融创姓名的A+“答卷”正奋笔疾书。
赢《人民日报》点赞 持续深化“城市共建者”角色
融创进入武汉的时间,从“十三五”跨越至“十四五”。
6年来,以30余个项目,超2000亿元投资,融创展开与武汉的双向赋能、深度共建。
围绕“地产+”,一条涵盖服务、文旅、文化、会议会展、医疗康养等板块资源的长链条,在城市之中,形成一个巨大闭环。
在其上,一系列为城市发展打基础、攒后劲、谋长远的项目“环环相扣”。
这样以企业产业能力“小循环”,服务城市发展“大循环”的共建模式,也赢得了包括《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与《长江日报》等在内的多家央级、省市主流党媒的密集报道。
7月13日,《人民日报》一天四次点赞湖北。
其中即包括融创于汉阳铁厂原址,所打造的工业遗址改造项目——融创·武汉1890。
融创也成为当天四次点赞中,唯一的企业代表。
“工业遗址是城市的文化富矿。”在采访中,融创中国执行总裁兼华中集团总裁王迎佳说,“老旧厂房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记忆,记住曾经,能更好地理解当下。”
汉阳铁厂是目前武汉最大规模的工业遗址群落,也是民族近代工业的摇篮和精神图腾。
2018年,它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这一项目北临琴台大道,东接江城大道,东西跨度1.2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30万方,整体造型犹如一艘巨轮。
以“国家工业文化保护样板区”和“武汉文创艺术商业核心区”定位,融创·武汉1890规划“一园五区”——无界中央艺术公园、TOD城市门户区、琴台总部办公区、文化艺术活动区、工业艺术博览区、设计之都创意园区。
自2019年4月拿地后,项目于同年5月破土动工。目前融创·武汉1890示范区已建成开放,并成功举办过多场城市级活动。
通过先锋文化、艺术创意、总部办公、活力商业和高端居住等业态的持续注入,项目将预计于2025年整体建成。这座百年老厂房建筑群,即将“活化”成城市新空间。
焕新历史之外,融创也在武汉掘“金”未来。
在武昌东沙,作为华中金融城的首发之作,融创中心正加速建设。

这座总体量逾120万方的超级城市综合体,将汇聚起摩天塔楼、商业街区、高端商业的“黄金三角”业态。
这一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0万方,由约45万方商务办公、50万方住宅、18万方商业等业态组成。
其中,商务板块将建设两座约350米、250米的超甲级写字塔楼。以高端商务和商业为核,融创中心将通过吸引金融及上下游企业入驻,全面提档华中金融城的产业结构与功能业态,助力武昌打造“金融之城”与“商贸中心”。
目前,项目主体工程桩施工完毕,预计2025年底将整体完工,成为武汉城市经济的又一个“金磁极”。
以冰雪造“白金名片” “甘露”汇流文旅产业澎湃动力
7月,东京奥运会如火如荼;明年2月,北京冬奥会也渐行渐近。
届时,国人将在“家门口”,欣赏到包括短道速滑、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球与冰壶等精彩赛事。
与此同时,在“三亿人上冰雪”“北冰南移”等政策的号召下,冰雪运动从北火到南,国人的冰雪热情被全面调动。
不久未来,“江城”武汉也会有这样全民玩雪的好去处。

在武汉市黄陂区滠水河东岸,融创华中与武汉城建携手,共同打造了一座武汉城建·融创甘露山文创城。
这一项目北望木兰景区,南依长江新城,总投资约70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60万方。
根据规划,武汉城建·融创甘露山文创城有5大核心板块。一期规划雪世界、文旅商街,二期规划水世界、酒店民宿群等多重业态。
其中,雪世界预计将于2024年正式开业。
这一项目,也成为融创以“冷资源”激活“热经济”的又一样本。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成为示范城市、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
在此背景下,武汉正着力整合城市各项资源,发掘文化旅游消费的新业态、新内容、新空间,朝这一目标进发。
其中,以一张冰雪铸就的“白金级”文旅名片,武汉城建·融创甘露山文创城,成为积极助力者之一。
通过一条围绕“冰雪+”的全产业链条,将对武汉文旅经济产生1:N的强力拉动。
这滴“甘露”,正汇流成城市文旅产业的澎湃动力。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