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书香家庭]周易勇:一家都爱读书爱买书

2013-04-12 15:02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一家三口都爱读书爱买书

  周易勇:家藏万卷是水到渠成的事记者张辉

  长江日报 记者贾代腾飞摄

  还没走进周易勇家的书屋,一股书香就扑面而来。书屋三面墙都是书,一些发黄的老版图书还套上了真空袋,品相完整,主人爱书之情可见一斑。10日,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周易勇的家,看了他的书屋。在武汉读书之城建设系列评选活动中,他家当选“十佳书香家庭”之一。

  他说,读书的爱好、买书的习惯坚持30多年下来,家藏万卷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买到好书就和妻子一起欣赏

  生于1956年的周易勇,少年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除了《红岩》等红色书籍外,可读之书寥寥无几。高中毕业,他带着几本家传的鲁迅单行本下了乡。在煤油灯下读鲁迅,成为那个时代他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周易勇通过自学,考上武汉大学生物系。他说,感谢读书带给他的人生跨越。

  在一次跨系听课时,周易勇与化学系的刘华丽相识,继而相爱结婚。刘华丽同样是爱书之人,后来成为武汉纺织大学的老师。

  周易勇说,感谢读书让他的人生与幸福交织在一起。

  毕业后,周易勇成为中科院水生所的研究员。只要遇到好书,他就买下来,回家和妻子一起欣赏。刘华丽也热衷于收集专业书籍。家庭藏书急剧增加。

  患眼疾失明通过“听书”拿到博士学位

  1993年,周易勇的眼睛被诊断患有疑难杂症,后逐渐恶化,直至几乎失明。他转而“听书”:让学生、同事帮他读各种学术著作。全凭耳朵学习,他开始攻读博士。长期养成的读书习惯、思维方式和语言感受能力,助他在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

  周易勇感谢读书,让他心中有一盏和眼睛一样明亮的灯。

  从民国的出版物,到“文革”时期报纸杂志,再到有著名学者藏书票的专著,直到最近出版的外文书《汉口》,周易勇家藏之书跨越了一个世纪。

  记者看到,他有一本出版于1936年的鲁迅文集,扉页上竟然有鲁迅先生的篆刻印章。经70余年,印泥鲜红依旧。他说,这是他最得意的收藏之一。

  藏书太多搬家公司嫌重不愿搬

  积年买书,家里藏书越来越多,搬家成了难题。搬家公司嫌重不愿搬,只有另外找来民工,多出钱,多说好话,每次都要大包小包20个来回才能搬完。

  1986年,儿子周卓出生。在书堆里“泡”大的孩子,从小也喜欢看书。2010年周卓被选派到美国深造。在美国,他大量购买英文专业书籍,其中一套世界权威植物系统检索书籍,花了将近1000美元。

  儿子不断补充的新书,让周易勇的书屋更加拥挤不堪。即使这样,他也不愿意扔掉一本书。

  周易勇说,“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有智慧,可以让人获取不竭的精神力量。因为人生无法经历太多,有时候通过读书,就可以分享其他人的人生经验”。

  采访过程中,他不断问,现在读书的人还多吗,藏书的人呢?

  他说,人不应该离开书。书正如空气一样,有些书不会立即指导人们完成具体的工作与生活,人们不会感受到它的重量,甚至对它的存在浑然不觉,但久而久之,总能闻到它淡雅的芬芳,那就是书香。

 

 

 

责编:YN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