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燕窝垸村160余名能人返乡创业—— “厌人垸”变身3A景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从脏乱差的贫困村变身3A级景区燕儿谷,返乡律师徐志新功不可没。9年来,他将半生积蓄投入家乡建设,村庄美了、村民富了。在徐志新的带动下,160余名能人回乡创业。一栋栋锁了多年的老屋,重新聚起了人气。
村庄美了——
贫困村建成3A级景区
远山如黛、飞鸟啾鸣。秋日的燕儿谷,美不胜收。
“燕儿谷,过去人称‘厌人垸’,是重点贫困村。”徐志新至今忘不了村庄9年前的模样:道路坑洼、负债百万、人心涣散。
2011年,在北京、深圳打拼多年的徐志新返乡,“回来是为了改变父老乡亲的贫困生活”。从此,燕窝垸村开始了一场长达9年的美丽蜕变。
第一件事,治理环境。3家养鸡场、3家采石场是村里的金疙瘩,但污染也最大。“破坏环境,一家也不能留,全部关闭!”徐志新和村委会达成一致,态度坚决。
与此同时,徐志新出资在村里种树。通村通组的大小道路两旁,全部种上行道树。燕窝垸村焕然一新,绿意盎然。
“一家一户,刨不出金。规模经营,才有效益。”2013年,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在燕窝垸村成立,徐志新和村里合作,流转土地发展苗木产业。
短短数年,茶梅园、玉兰园、桂花冲、樱花园相继建成。一年四季,山花烂漫。卖苗木、赏花游、园林设计、健康养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燕儿谷“农旅+”产业链悄然形成。
2014年,燕儿谷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16年,燕窝垸村整村脱贫。
人气旺了——
160余名能人返乡创业
“好!50个软萩粑,今天就寄!”放下电话,张老三农家乐老板娘董梅红忙活起来,“一些老顾客隔三差五要买,一个3元,一年要卖一两千个。”
49岁的董梅红是村里的能干人,前些年她和丈夫外出打过工、开过店。2014年春节,眼瞅着燕儿谷的游客越来越多,她在家门口摆起烧烤摊,“第一天就挣了200多元”。小试牛刀半年后,董梅红购置家当,在家里开起农家乐。
“刚开业,心里没底,菜也不敢多准备。”她笑着说,哪知道,一到周末和节假日,燕儿谷景区门口的车辆摆成长龙,家里几张桌子要翻两三次台,最多一次中餐接待了20多桌。
菜品味道好、人活泛,张老三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董梅红和数百名游客加了微信、互留电话,“全国各地的都有,除了订餐,我还帮他们代购山里的土货。”
如今,董梅红开农家乐、卖软萩粑等一年能赚十几万元。“比在外面干强多了,忙起来还要请村里的姐妹来帮忙,一天100元,每年要发一两万元工资。”
在燕儿谷,像董梅红这样的返乡创业能人有160余名,还有200余名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找到新工作。2019年,燕儿谷接待游客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00万元。
人心齐了——
6个村抱团发展
“燕儿谷的光,咱们村沾得最多!”返乡能人、叶家圈村党支部书记叶新春说,“自打加入燕儿谷片区,整治美乡、河道治理、安全饮水等项目资金都是打通使用,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叶家圈村是重点贫困村,村委会长期在废弃小学办公,村集体穷得叮当响,村干部没人当。“就这两三年,在燕儿谷‘老大哥’的带动下,村里大变样。”叶新春说,路修了、灯亮了、水通了,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
2017年,燕窝垸村和相邻5个村的党支部探索成立燕儿谷片区联合党委。“党建引领,抱团发展。”返乡能人、燕窝垸村党支部书记郭海平说,涉及6个村的重大决策,片区党委以文件形式下发。
今年6月,燕儿谷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片区联合党委决定,修建百里森林康养步道,将6个村串珠成链,建成后可承办山地马拉松赛事,带动沿线村湾发展。
“原计划5年至10年建成,结果村支书们自我加压,要求两三年建成。”郭海平说,“过去大家一样穷,看到燕儿谷富了,大伙都铆着一股劲,互帮互助、融合发展。”
叶家圈村的小香薯是“网红”农产品,年产值可达600多万元。“想扩大规模,但村里山多地少。”叶新春就在片区的郭家河村和骆驼坳村流转130亩地种香薯,“香薯规模扩大了,邻村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大家都尝到了甜头!”
【编辑: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