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上海!

2018-11-05 10:59 来源: 新华网、新华社上海分社
调整字体

  原标题:这就是上海!

  

  

  陆家嘴夜景。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这里

  有一种魔力

  叫“爱了一万年

  依然是初恋”

  

  

  洋房、咖啡

  人潮、灯火

  摩天大楼高耸入云

  小笼包香气四溢

  穿着旗袍的姑娘摇曳生姿

  老唱片咿咿呀呀转出声响

  ……

  提到这里

  每个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

  无数迷人的故事

  

  

  华灯初上,上海夜景璀璨斑斓。新华网发 王正坤 摄

  这些故事来自上百年的光阴积淀

  从江南小镇的安静温婉

  到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

  从国际化港口的往来忙碌

  到现代化大都市的时尚摩登

  数不尽的繁华过眼

  这里的魔力始终如一

  

  

  繁华之都上海一角,五光十色。新华网发 杨帆 摄

  让人如痴如醉

  也让人欲罢不能

  正是这种魔力

  人们习惯了这样唤这里:

  “魔都”

  这就是上海!

  

  

  上海

  依水而建又向海而兴

  上海的故事

  得从海上说起

  来来来

  侬来听唔港呀~~

  

  

  上海外滩夜景

  一

  江流入海

  

  

  傍晚时刻的上海美景,云霞满天。新华网发 王正坤 摄

  一万三千里的云和月

  一万三千里的风霜和雨雪

  从格拉丹东雪峰跋涉而来

  到这里

  滚滚长江把自己融进了东海的怀抱

  

  

  游船、焰火、彩灯与黄浦江两岸的美景相映成趣。新华社发 朱岚 摄

  水流的冲刷与滋养

  让这里从沧海变成了桑田

  大约在6000年前

  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

  

  

  大雪过后的黄浦江两岸。新华网 吴恺 摄

  后来,一位翩翩佳公子的到来

  让这里在斑驳的史书中有了自己的名姓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里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

  所以,这里被叫做了“申”

  

  

  黄浦江徐汇滨江大道。

  名头更响亮的那个名字

  则来自普通老百姓的智慧

  公元4至5世纪时的晋朝

  以捕鱼为生的居民

  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

  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

  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

  以后的流传里,改“扈”为“沪”

  小渔村也在岁月中

  一番番改换了自己的容颜

  

  

  外白渡桥。新华网 梁鸿儒 摄

  这里当然有历史的厚重

  但细细讲起来

  这里却不是古城

  北宋淳化年间

  船只停泊于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

  南宋咸淳年间

  上海浦西岸有了市镇,定名“上海镇”

  直到元朝至元二十九年

  上海镇从华亭县的区划中分出

  上海县正式设立

  这才是上海建城的开端

  

  

  远眺苏州河两岸。 钮一新 摄

  长江有伟岸的身姿

  黄浦江有母亲的细腻

  苏州河里流过无数光阴

  淀山湖里盛满好故事

  还有东海,一片茫茫

  这就是上海

  一座城,写尽了江河湖海的传奇

  

  

  无人机航拍上海沿江美景,江水被镀上一层金黄。新华网发 王正坤 摄

  二

  名扬四海

  

  

  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

  到名扬四海的“东方巴黎”

  上海历史发展的那个转折点

  在1843年到来

  开埠!

  这是被时势裹挟的不得已

  这是被强行推入了全球化轨道

  可以想象,彼时的人们

  面对汹涌而来的洋人

  和从没见过的各种洋玩意

  内心里交织着多少惊恐和好奇

  

  

  外滩码头(1891年)。

  然而开放和包容的气质

  让他们很快懂得了融会贯通

  1869年始有消防

  1876年铁路通车

  1882年电灯齐明

  ……

  

  

  外滩的煤气灯(左)和外白渡桥上的电灯(右)。

  城市的样貌变了

  人们生活的细节也变了

  骑自行车、穿西装、

  买沙发、喝咖啡

  看起来,上海是得风气之先

  而洋气时髦的背后

  是这里挣脱腐朽桎梏的努力

  

  

  上海裁缝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设计的四款当时最流行的时装。

  中国现代工业始于上海

  建筑技术、工程技术

  河道疏浚技术及通讯交通技术等等

  接触、介绍、传播

  这些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

  上海也走在全国前列

  

  

  历史照片为:上海邮政总局(现为上海邮政博物馆)。张铖 摄

  这里不仅是通商的大码头

  也是新思想与新文化的源头

  在这里

  鲁迅、郭沫若登船东渡、赴日求学

  在这里

  青年毛泽东目送蔡和森等人

  登上去往法国留学的轮船

  爱因斯坦、卓别林等世界名人

  也是从这里登陆,开启访华之旅

  

  

  洋房花园、衣香鬓影、轻歌曼舞

  这些大体构成了遥想中的大上海

  然而一片软款之下

  上海真正的底色是红色

  上海的脊梁,挺得笔直

  

  

  航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新华网 梁鸿儒 摄

  这里

  是有初心的地方!

  兴业路76号

  一幢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旧式石库门建筑

  让我们把时光拨回1921年7月

  在楼下的客厅

  一群年轻人围桌而坐

  他们神情激动,讨论热烈

  他们干的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因为他们正在讨论的内容

  是成立中国共产党

  他们正在谋划的

  是新中国的明天

  

  

  晨曦下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新华网 吴恺 摄

  四行仓库

  则收藏了另一段让人铭刻的回忆

  那是1937年

  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

  日本侵略者的枪林弹雨

  吓不倒中国人,也击不垮中国人

  将士们拼尽血肉的奋战

  把侵略者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击得粉碎

  也让全世界

  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四行仓库航拍图。

  三

  海纳百川

  

  

  站在和平饭店的露台,看上海滩的发展与变迁。新华网 吴恺 摄

  昔日

  江浙一带居民来到上海落户

  后来

  远渡重洋的外国人来到上海生活

  如今

  成千上万的人才涌入上海

  这座城市见多了迁徙与变化

  也养成了自己谦和的脾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海派文化

  

  

  “万国建筑群”

  是旧时光给上海打下的烙印

  黄浦江西岸的外滩

  连绵几十幢建筑

  

  

  充满历史气息的和平饭店透着历史的厚重感。 新华网 吴恺 摄

  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

  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

  一眼望去

  百年沧桑尽收眼底

  

  

  若要寻平淡日子里的烟火气

  得去石库门找

  石库门融合了江南建筑的风格

  因为用石头作为门框材料而得名

  

  

  小朋友们在老弄堂里吃冰棍。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早期的石库门

  按照“弄”“堂”“里”划分单元

  小弄堂里有大文章

  青色的砖木墙壁和拱形大门背后

  曾经藏着革命者的秘密活动

  和普通上海市民的辛苦度日

  停下脚步

  在这里,你能听得见市声

  那种熙熙攘攘、吵吵闹闹

  会让人心下泛出亲切的暖意

  

  

  文人、学者、艺术家们的创作

  在这里也有了不同的味道

  海上画派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创新

  海派京剧布景奇巧、绝活迭出

  还有《子夜》里那幅纷繁的旧上海图景

  张爱玲笔下“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倩影

  种种精美缱绻

  让人心旌摇曳

  

  

  历史照片为:20世纪20年代的南京路。张铖 摄

  上海的味道醇厚

  浓油赤酱,甘腴甜润

  是本帮菜的特色

  草头圈子、红烧肉、响油鳝糊、爆河虾

  浓厚口感里包裹的

  是对生活的仔细体认

  

  

  上海的味道也绵长

  土豆色拉、炸猪排配辣酱油、罗宋汤

  “老克勒”们的生活跟随时代变迁

  多少舍弃了些东西

  唯独在吃这件事情上

  一点不马虎

  

  

  四

  海阔天空

  

  

  傍晚时刻的上海美景。新华网发 田横 摄

  作为一座城

  上海的历史不长

  但上海一直在创造历史

  长江入海口南侧,黄浦江东岸

  一片1210平方公里的土地

  是上海浦东新区

  第一个保税区、

  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第一个自贸区……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

  “浦东”两个字,代表了无数的奇迹

  

  

  无人机“飞阅”上海中心。新华网发 王正坤 摄

  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

  这些你追我赶的地标

  标注了上海的新高度

  一分钟里

  首飞的国产大飞机C919飞出5000米

  “魔方-2”超级计算机

  可完成24000万亿次浮点运算

  这些出众非凡的智慧

  创造出上海的速度

  

  

  傍晚时刻的上海立交桥。新华网发 田横 摄

  成就背后

  高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里

  是无数普通人付出的汗水与努力

  上海是响当当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

  是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和综合交通枢纽

  但同时

  上海也是无数人学习、工作、生活的朝夕

  他们怀着又爱又恨的心打拼

  一面安放自己的青春与梦想

  一面经营着柴米油盐的琐碎

  

  

  上海可能很复杂

  有人说这里太精明

  和上海人吃饭

  AA制不说

  钱数甚至会算到几毛几分

  也有人说这里有点“冷”

  在上海交往

  大家都是“泛泛之交”

  没有热络的掏心掏肺

  还有人说这里有些压抑

  辛苦加班到凌晨

  也只能回到租住的小屋

  给自己的泡面里加个蛋算作安慰

  

  

  但其实,上海也简单

  商业文化背景下

  契约精神和理性是上海的特质

  守时、敬业、重规则、讲信用

  合作前的“斤斤计较”

  是为了日后双方的“色色— —”(舒舒服服)

  开明开放的心态

  让上海人尊重多元、看重自由

  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界限

  不过分亲近

  也是彼此间的一种理解

  

  

  灯光璀璨,车灯组成的车流驶向东方明珠。

  

  

  上海很小

  6340.5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4个直辖市里只能屈居末尾

  

  

  上海陆家嘴的夜景鸟瞰。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上海也很大

  足够每一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里世界瞩目

  这里就是世界

  

  

  魔都之窗。 钮一新 摄

  2010年

  上海举办了

  迄今规模最大的世博会

  

  

  雪后的中华艺术宫和世博园有着别样的美。新华网 吴恺 摄

  如今

  上海又迎来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它是全球第一个

  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

  也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观海胸襟阔

  明月共潮生

  这就是“魔都”!

  这就是上海!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上海分社

编辑:毕婷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