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学校选“尖子生”与校长共进晚餐引争议

2011-11-27 09:30 来源:
调整字体
北京晚报    成都一所中学日前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校方称晚宴是为了激励“做人品位高雅,做事追求卓越”的优秀学子。这一桌激励宴也引发众多争议和关注。

  关注

  19名同学享受“最优待遇”

  校方在官方网站上称,“为了准备‘优秀学生代表校长餐会’,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忙活了好几天。找一个品位高雅的就餐地点,设计一份适合学生口味的菜谱,搞一次高规格的学生接待晚宴。”

  锦绣刺身拼盘、官邸功夫四宝、双椒多宝鱼、四喜狮子头……这些菜品的名字,被专门制作在写有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的菜单上,用红色丝带卷了起来。

  如果你是实外西区全年级排名靠前的同学,就有机会身着小西服,在正式的晚宴上打开卷轴并享用菜品。更重要的是,你还能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 11月23日晚,该校有19名同学受到了这样的优待。

  资格

  第一名挨着校长坐

  23日的晚宴就餐座位是专门安排的:高三文科第一名、高一年级第一名紧靠着肖明华校长坐,其次按由高到低的年级就座,其他几名校长分坐在学生中间。

  能够参加这场宴席的学生共19名,是从实外西区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来的,“入围标准”是看刚刚举行的半期考试成绩。他们分别是半期考试初中每个年级前三名的学生;高中文理分科后理科前两名、文科第一名;成绩并列者也在邀约之列。

  初一年级的刘招佑是此次考试的全年级第一名。她说,前两周的全年级成绩颁奖礼上,老师就公布了这个消息,“当时大家都沸腾了,我们获邀的也特别兴奋。其他同学也想得到这个机会,但特别遗憾,有的同学发挥失误了。”参加了宴会的她很兴奋,但同时也感觉压力巨大——因为下一次如果考不好,她就不能再和校长共进晚餐了。

  “第一次和校长离得这么近,还有这么多成绩好的师兄师姐,得到关心好荣幸。”小语种班级的邓珮璇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

  争议

  正方

  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

  反方

  和“红绿领巾”没差别

  “其他没和校长共进晚餐的同学会不会羡慕、嫉妒、恨?”“表扬优秀学生难道不能用座谈等其他的方式?”“搞形式化的东西,会不会让学生感觉努力是为了物质和情感刺激?”19名优秀学子和校长共进晚餐后,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有的对此赞成,有的却心存疑虑:“这和此前发生的用红领巾和绿领巾来区别优生、差生有差别吗?”

  昨天,在一个教师聊天群里,此事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反对方说,“不要把校长与学生在一起吃饭弄成一个正规的仪式,因为那样学生会有负担,失去了这个活动的本意。”一位老师则说,“我的导师经常请我们到家里吃饭,大家特别开心。目测这顿饭费用有点贵,费用从何而来?”

  当然,对此事的支持者也不少。一位姓郑的老师说,她赞成这种模式的理由是,这至少比那些完全不关注学生的校长要好上很多倍,“除了跟领导亲密接触外,能否有巴菲特午餐的效果,让孩子们有所收益呢?”

  另一位老师也表示,采用这种方式,其实对学生应该是一种激励,“大家不要想多了”。

  说法

  鼓励优生不等于冷落其他学生

  校长肖明华说:“我当时想到这个点子,就是为了鼓励优秀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校长和尖子生一同吃饭,并不等于不关心、冷漠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反倒应该对他们是一种激励。我不是想哗众取宠、不是想作秀炒作。我们在饭桌上讲的不是奢侈,而是讲学习、讲如何成人。我倒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能努力。”

  “我们表彰优生并无不妥,不能把事件想坏了。”肖明华强调:“我绝对不是瞧不起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是想高抬优生,这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要大家更加努力。”据了解,这次的宴席由学校统一买单。肖明华告诉记者,在期末考试后还会举行激励晚宴,并且有可能邀请家长一同参加。

  观察

  “后进生”也需要激励性晚餐

  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早已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成都这所中学的校长,让19位尖子生与他一同共进晚餐,这既是物质盛宴,更是精神盛宴,对激励优等生将起到莫大的作用。那么,对于后进生,这位校长可有诸如免费的晚餐等激励措施呢?若有,则证明其平等的教育观名不虚传;若无,则说明其教育观仍存在问题。后进生也需要像这样的激励性晚餐,尤其是作为一校之长,但有多少人愿意提供呢?

责编:李莉莉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