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成为最帅交警N个理由

2009-08-11 10:00 来源:
调整字体
(京华时报)  说句实在话,一个交通警察,让人称道并不容易,让人喜欢更不容易,让人把“最帅”字眼送给他更是难上加难。

  这倒不是说交警形象不好,而是说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不管是行人还是司机,对他都有点生畏有点怕,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烦他。

  但扪心自问,人们又对交警常有所期盼。比如,在路口堵成一团麻的时候,在出现交通事故的时候,在找不到目的地而必须问路的时候……交警便成为能够解决难题的公众潜意识。

  孟昆玉,一个八零后的小伙子,一位在北京和平门站岗的交警,以一种看似平淡无奇的方式,走进了司机和行人的视野,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心。

  人们常说,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但人们要称道一个从事寻常职业的人,进而喜欢他,却必定有充足的理由。基于每一个人的直观感受的不同,这个理由至少有N个,它们不断重叠聚合才会形成一个公认的印象。

  当他坚守在应该坚守的岗位,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即谓尽职守责,人们便释然而放心,点头称道他。

  当他把那些事情,不管分内分外,只要有公众需要,都想在前面,做得细致,即谓为他人着想,人们心里便暖洋洋的,感到亲切而没有距离感,多半就有点喜欢他。

  当他长年如一日,很朝气很阳光,无论风吹日晒雨淋冰冻,把那些事情干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展示着一种工作的味道与美丽,一种职业的青春与激情,人们心底便有所触动,某种坚硬的东西在融化,进而就会对他的印象给予某种感性的表达。

  孟昆玉的“最帅”称号即是如此而来。

  与那些具有传奇人生、惊人事迹、卓越贡献的英雄才俊所不同的是,只有在岁月的淘漉中,只有在人们对那些细微琐屑之事的细心感受中,只有在他工作时所传递给人们的精神气韵中,这种理由才是经得起回味的,这种力量才会形成一种无声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进而赢得公众认可和社会瞩目,成为普通职业者的价值取向。

  “最帅交警”其实不止孟昆玉一个人。经常在网上搜索或遨游你会发现,在北京、重庆、上海、昆明、杭州……即便是在北京,被称为“最帅交警”的还有很多,网民自发拍摄的有关视频也有不少。

  在这个意义上,“最帅交警”成为一个感性的符号,不仅仅表达的是人们对交警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交通和谐的一种正向的社会反馈,同时也表达着对所有从事平凡职业者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唤醒与激励。

责编:宋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