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生在证明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有一个特点,认为自己所在的时代是史无前例的,喜欢站在自己所在的这个时代,随意地评判历史。从三国时期到现在,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白脸的曹操一直是一个反道德的典型形象。可是现在,有些人却在试图为他翻案。今天的学者,难道比一千八百多年来的祖先们更了解事实吗?当然不会。那些学者之所以热中于为曹操翻案,其实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有关。说白一点,他们并不是在为曹操翻案,而是在利用曹操这张壳“借壳上市”。表面上在为曹操翻案,其实是为了表达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
“文化大革命”严重打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商业时代的惟利是图则进一步造成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失衡以及道德伦理体系的崩溃。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也因此迥异于传说中的那个礼仪之邦。男女关系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孩子教育问题,社会公德问题,其实都与道德的沦丧有关。纷纷攘攘之中,易先生居然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在国家电视台“借曹操这张壳上市”,公然在那里反传统、反道德。我看在眼里,又怎么能够视而不见呢?
我得承认,易先生掌握的资料非常丰富,他很善于利用那些资料,他的演讲也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但是,他在用大量的知识证明一些自以为是的、失于偏颇的观点。他在美化曹操,美化暴力和权谋,并因此迎合了商业时代见利忘义的社会风气。他为此红极一时,却在那些眩目的光晕中错得更深。
不要忘记了学者的本分
我是一个研究管理学的人。管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经世之学,或者简称经学。社会、政治、经济、工业、商业、军事、农业……,都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我研究历史,因为历史也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所谓“以史为鉴”,意思是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学的案例,无论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或者企业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学与现代管理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认为道德意识是管理学成立的基础,后者认为战争意识是管理学成立的基础。当我们的人生变成一场战争,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做一个英雄。如果我们必须做一个英雄,那么所有的野心和阴谋诡计都会变得理所应当。所以,易先生的错误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曾经创作过《渔夫与管理学》和《像园丁那样管理》两部作品,来论述文化与管理学之间的关联。
如今,我们的政府正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懂得怎样正确地做人、怎样正确地做事,于个人而言,就能够过上快乐、幸福的人生;于国家而言,社会风气也会因此变得清洁而又美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够正确理解道德的意义。
有人把易先生比做娱乐圈的艺人。我赞成学者的娱乐化,但我要提醒易先生的是,在娱乐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了学者的本分。在道德这个层面上,艺人和学者是不一样的。艺人的非道德行为对社会的伤害是有限的,学者的非道德行为对社会的伤害却相当深刻。所谓“文以载道”,如果我们的言论和文章不能成为道德的载体,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称学者?
从年龄上讲,易先生是我的长辈。道德上的事,本来是一个学者应有的自重,不应该轮到我这个晚辈来置喙。但是,我多么希望易先生能够回到道德的立场上来,用自己的才华为人类社会的道德建设做出正面的努力。对于我而言,也会多一个学业上的师长和同道。
希望易先生能理解我的意思,并相信我的诚意和善意。如果我做得不够好,或者做错了什么,也请易先生用同样的态度帮助我改正。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b52c3fc010006er(责任编辑 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