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看职场男人间如何博弈斗争
号称新年巨献的《大明王朝》在未播前便掉足了胃口,宣传片中几句文案扣人心悬。一直不喜欢看历史剧,这次却未能逃脱湖南卫视“倾力打造”几字的诱惑。再加上嘉靖帝在电视剧上鲜有露面,新鲜感让我有些好奇。
没看见剧集是如何开篇的,打开电视看到的就是几个心怀鬼胎的公公踏雪走在一道长廊上。如果一部电视剧能在第一眼吸引住你的眼光,那它便成功了。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深院红墙上满天飞舞的纷纷大雪,红墙黑瓦白雪,红袍白领白襟长靴,构成一幅极富中国意境的国画,镜头逐渐拉远,那道高墙与几个人影模糊在漫天雪花中,即使人心再险恶与诡谲,在这样的画面下,我看到的仍是浓浓的地道的中国味道。因为这样的文化,所以满心地喜欢。
再后来就是朝廷要臣议政,不上朝的嘉靖斜坐在淡黄幔帐中,两排要臣分列两旁,大阁老像是主持议事的。刚开始大家温和有度,后来当牵扯的利益触动了一些人的奶酪时,正反两边突然轮廓分明起来。其实根本无所谓正反,不管是忠是奸,都是为了某一种目的。为了这种目的采取何种行动,在当事人看来都无可非议。所以在大明王朝里,即使是奸臣,都不会让你觉得面目可憎,在各自的私心下,藏着的愿望都在大时代下显得弱小而苍凉。
于是,为了自己的愿望,一切显得那么冠冕堂皇。于是我们看到,在议政上群人各自围着自己的利益据理力争,尽管其中的“理”明眼人都可以窥见背后的真实目的。以张居正等为阵的心怀天下苍生,心系大明王朝,却始终被以小阁老为阵的奸贪争锋相对,甚至被极致打压而毫无反驳之力。可以看到,即使如此宏大的愿望也在此显得如此卑微。
大阁老、吕公公期间发言不多,却始终掌握着话语权,每一句话都巧妙地在两队中平衡。在财务盖章一事上,让仍突然想到现在公司的财务审签制度。费用超出预算,按照规定不予批准理所当然,但吕公公一番话,把理所当然的不签字又说成签字合理化,让两方都无话可说。议事大会上,众人公然大吵,而斜坐在幔帐下的嘉靖帝不置一言,不说谁好,也不说谁不好,不发火,不发怒,还自个起身去小解,任凭各位吵去吧。皇帝当到这份境界,恐怕也只有他嘉靖帝了。后来他终于吟着一首“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走了出来,众人顿时鸦雀无声。此时才明白,嘉靖帝为何在众人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镇定自如。嘉靖帝喜好道教也由此可见一斑。从当时这出戏看,嘉靖帝不动声色,却对众人心中明了。议事上一群男人间的斗争,以嘉靖帝看似和气的话收场。散会后,吕公公教导小太监“三思,可以看出,生活在宫廷中,任何事情不得不三思,思危、思退、思变。即使身为监礼司的吕公公,掌握大权,也需这样的三思哲学,尽显当时在宫廷生活的压力与无穷的人心斗争。
想当年,一部《金枝玉孽》展尽宫廷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也让现代人看到职场上人心叵测的一面;这部《大明王朝》,开篇2集便让人看到一场男人之间的斗争,但与《金枝玉孽》里女人暗地使劲,表面和善不同,大明王朝里的男人们即使相互斗争都显得那样坦荡,那样摆在明处,而不必暗斗。所以才有了公然在黄帝面前也仍振地有声地互斥,把斗争写在脸上,摆上台面,“我就是要你死”是这场斗争中每个男人的招呼语,不必学女人那样来暗招。所以,如果要说大明王朝里谁坏,真下不了定义,因为坏的都坏得光明正大。
只看了两集,所以不清楚后面会有什么样的花招,但全剧主线肯定是一场男人之间的斗争。仅是开篇两集,就让我把自己的思想置身于现代的职场中来考虑他们当时的处境与感受。这场斗争来得凶猛,个个都是“三思”的高手,暂且就叫做博弈,因为博弈毕竟比勾心斗角来的大气些,光明正大些。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73d278a010006tk(责任编辑 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