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长辫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吗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打地洞。”祖先是开疆拓土的帝王,君临天下,俯视万民,州迪以此标榜,正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统论,因此,它自然也是中国文化,无可置疑。可蓄上清代长辫也叫中国文化,就不免使人疑虑顿生。
满族入主中原之初,有一个小东西,闹得中华大地腥风血雨,人人自危,就是辫子。满族成年男子的发式为“雉发垂辫”,即在额角两端引一条直线,将直线以外的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后头发,将它编结为辫,垂于脑后。清初,满族统治者强令剃发,发布野蛮的杀戮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从而让除僧道等方外人氏之外的所有的中国男人,在三百年间,脑后蓄上这么一条丑陋的长辫。这是一个相对野蛮落后的民族对具有相对先进文化的中原地区的蹂躏。直到清朝末年,还有革命家以为革命就是革除辫子,恢复汉家衣冠。
这样一条备受世人唾弃的丑陋的长辫,哪里有半点中国文化的痕迹!而如今,被州迪蓄了起来,堂皇地走上讲台,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在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学习”,不是滑稽可笑么?
着什么服饰,留什么发型,是个人爱好,只要他不去标榜什么代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文化,旁人无由置喙。早几年,有个叫作张国荣的香港明星,在一次国际电影节的颁奖会上,就坦然地头顶一条长辫上台领奖。旁人只是诧异,最多以为希奇古怪,而不会和弘扬中国文化挂钩。十天前的7月17日,山西临汾街头,一名卖炊饼的小伙子身穿古装,大声叫卖“武大郎炊饼”,生意奇佳。这也只是商业噱头,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无关。可是,州迪则全不是这样,不仅以为长辫代表中国文化,而且传道受业,充任孩子们的老师,“让孩子们在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学习”,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强行灌输给学生,问题就大了。
不错,满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它的蓄长辫的习俗或许也应该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正如迷信鬼神、崇拜强权也是中国文化一般。打个粗俗的比方,从前人们上茅房,用瓦片而不是用手纸擦屁股,我们也应该承认这种解手的方式属于“传统文化”。不过,它们只是传统文化中最落后最丑陋的部分,是糟粕,在剔除之列,我们岂能以丑为美,混淆孩子们的美丑观念?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187832501000b02
(责任编辑 汪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