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本网独家(首页)

魏淑康:有生之年多作贡献

2008-09-16 09:19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记者 吴慧 邹丹 通讯员 任振华)77岁的武汉市黄陂区离休干部魏淑康,16年助学不辍,让200多名家庭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这位年近八旬的退休老干部坚持不懈默默付出,他说,“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多作点贡献。”

 

 

魏淑康资助黄陂学生考上武大

  很多老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后都有空落落的感觉,魏老也是这样。离休前,他还寻思着:退休是件好事。人老了,就应该退下来,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让我们颐养天年。再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退下来,腾出位子,让年轻人,更是一件好事。魏老正是以这种良好的心态对待离休并办理离休手续的。但是,真正离休以后,他又不甘心就这样闲着,总觉得生活中差了点什么。后来,他想到自己还应该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做一点事。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在考虑:怎样才能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多做点好事呢?用什么行动才能证明我还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呢?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以后的时间和行动来证明他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恰好在这个时候,当时的黄陂县委领导要聘请他到县志办修县志。于是,魏老爽快地答应了。

  修志工作一干就是6年。为了让县志史事详实、史料直实,工作严谨认真的魏淑康不顾年迈体弱开始奔波在县档案馆、孝感地委档案馆、武汉档案馆等地查阅资料。为了节约,每到一处,他住的都是最便宜的招待所,吃的是最便宜的小摊食品,有时还自己从家里带着干粮上路,从不乱花一分钱。那段日子里,患有精神病的女儿突然失踪,但晚年失女的悲痛没有压垮他,魏淑康以超常的责任感与其他同志一道,用6年时间出色地完成了地方志的编写任务。

  在修完县志的那一年,一篇有关失学儿童的报道触动了魏淑康——有不少农村孩子由于家里贫困,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想到那些徘徊在校门之外,眼中充满渴望的孩子们,魏淑康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居然还有这么多孩子失学,如果没有文化,孩子们的前途会是什么样子?国家的前途是什么样子?想到这些,一种共产党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他了解到国家启动了“希望工程”,1000多元钱就能帮一个孩子圆上学梦时,不禁心潮澎湃。他回家和老伴商量,决定把修县志6年的稿费1430元捐出,这笔钱相当于老人当时半年的工资。但老人觉得,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孩子的未来,这钱捐得值。

  从此,由来已久的感恩情怀化作了长达16年的报恩行动。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完成学业,从1992年起,魏淑康毅然决定每年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捐给“希望工程”,资助那些失学少年儿童。1993年老人捐献300元、1994年捐献350元、1995年拿出600元……直至1996年,共捐了1850元。1997至2001,随着工资的增加,他将每年捐出的数额提高到1000元……

  资助失学儿童,被魏淑康视作离休后为党和人民多做点好事的有效途径。因此,他的爱心捐助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平常而坚毅。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