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24小时 > 热图扫描

炎炎夏日 武汉社区纳凉点受居民热捧

2011-07-25 11:11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记者 张哲一)连日来,武汉高温持续35℃以上,全市1000多个社区纳凉点全部按要求开放。今日(7月25日)上午9时,长江网记者在江岸区最大的社区纳凉点——西马街渣家路社区纳凉室内看到,这里已聚集了不少前来消暑纳凉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准备了酸梅汤、西瓜、药品等防暑降温物品。大家在凉爽的环境下读书、看电视、聊天、下棋,其乐融融。

 

 

江岸区西马街渣家路社区纳凉室内其乐融融

 

 

老人正在社区群干的帮助下吸氧

 

  在纳凉室的一角,记者发现了一台制氧机,据社区书记祁新民介绍,这台制氧机由某爱心药房免费提供,主要用于应急抢救,遇到老人出现缺氧或中暑等不适症状时,社区群干能够进行及时进行治疗。据了解,这是全市第一个使用制氧机的社区纳凉点。

 

 

纳凉室内设有报刊栏 供居民翻阅

 

 

孩子们在纳凉室内下着象棋

 

  据悉,今年已是我市连续9年开放社区纳凉点。2002年,武汉率先在全国设立社区空调纳凉点,为困难群众提供避暑场所。2003年,武汉市政府要求凡最高气温达到35℃或最低气温达到30℃时,社区启动纳凉服务;服务面向城市低保人群、“三无”对象、残疾人、优抚对象、空巢老人、农民工及其他家庭生活困难人员等。市民政局要求每个纳凉点做到“七有”:有冷气空调、有冷饮食品、有防暑药品、有文化娱乐设施、有消毒设备、有专人管理、有安全措施。

 

 

社区工作人员准备酸梅汤、西瓜、药品等防暑降温物品

 

 

  今年纳凉专项资金仍按每个社区3000元的标准补助,由市、区财政按1:1比例负担,预计今年全市纳凉款项将达到300多万元。市、区在下拨纳凉经费时不搞“一刀切”,重点考虑街道设立纳凉点数量、经济条件和纳凉人数等因素,将资金向老社区和困难居民多的社区倾斜。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