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莲进军中心湖泊 菱角湖蓝藻治理有望

2012-09-09 17:33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 吴晓敏)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以生产菱角而得名的“菱角湖”水质清澈,然后随着城市的开发,菱角湖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水质逐年恶化,近年来菱角湖年年发生蓝藻水华,每年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进行抽水打捞,治理花费代价巨大。近日,长江网记者从武汉水资源环保事业促进会得知,从9月5日至8日,该促进会总共投入8吨凤眼莲到菱角湖,菱角湖的蓝藻水华将通过更为高效、节约、环保的途径进行治理。

   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由于其繁殖能力很强,盖在整个湖面,影响水中的生态平衡,被称为“入侵物种”,许多市民谈“水葫芦”色变,然而近年来,凤眼莲的正面作用得到了发挥。自2009年起武汉水资源环保事业促进会在小墨水湖进行凤眼莲治理水体污染试验,三年以来该湖水质从劣V类上升到地表水Ⅳ类,提升两个档次,可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所用资金仅为其他治理方法的1/4。这是武汉首次使用凤眼莲治理湖泊污染取得成功,自今年起,凤眼莲第一次作为生物治理的主力进军我市中心湖泊,首次进入我市中心湖泊。

   据区有关部门介绍,菱角湖的污染量已经超过了湖泊水体所能承载的极限,湖泊生态环境完全遭到破坏,蓝藻频发,必须彻底治理,恢复其生态自净功能,而初步测算,约需1800万元左右的治理资金。武汉水资源环保事业促进会通过研究菱角湖的生态现状,并结合小墨水湖的治理经验,提出了以凤眼莲为主、以生物治理为主的建议,并与9月5日至8日进行了为期4天的凤眼莲投放,总投放量为8吨。

   武汉水资源环保事业促进会负责人介绍,该湖泊治理以5年为期,每年4月底到5月初进行投放,11月底至12月底进行打捞,初步预计每年平均生长、采收2000吨左右凤眼莲,并增加湖中沉水植物种类,适量放养食藻鱼类,种植籽莲等水生植物。通过生物加强湖泊水体垂向交换,,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增强自净能力。此外,准备除藻、灭藻等应急处理措施作为辅助手段,以便及时打压蓝藻水华发展的势头。初步治理目标是水质达到Ⅳ类以上,使蓝藻水华发生的时间逐年减少,强度逐年减弱,最后彻底消除蓝藻水华的危害。逐步把菱角湖变成草型清水湖。

   该负责人称,凤眼莲投入菱角湖治污,是把大力治污与科学用污结合起来,变污染为资源,以实际行动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倘若计划能实现,不仅将为菱角湖治理节约80%的资金,而且将会为类似水体治理蓝藻提供借鉴。

责编:wxm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