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见义勇为 方俊明昨日登上《新闻联播》
(长江日报)本报11月1日独家报道方俊明28年后终获“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的消息,受到中央电视台持续关注。继1日央视三档栏目同时聚焦方俊明的报道后,2日,方俊明又先后登上央视《朝闻天下》和《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的“凡人善举”栏目以《方俊明:迟来28年的荣誉》为题,对他和他一家28年来的经历进行了3分23秒的报道。
昨晚《新闻联播》,方俊明的报道在第11条出现。报道以10月31日方俊明获得“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证书开始,结合模拟画面、1995年《东方之子》报道方俊明的视频资料、1日央视记者对方俊明及我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邓斌的采访,重现了他因勇救假装落水的顽童致瘫的事迹及“正名”愿望实现的过程。
方俊明女儿方丽玲幼时的埋怨“爸爸这样做他自己不但瘫了,妈妈也走了,所以我就觉得爸爸很傻”,方俊明自己一度产生的“这连累家里一辈子,总也好不了,要是说我真有办法死,那还给家里减轻负担”的愧疚让人心酸。证书发放之后,邓斌所说“对于我们这样的好人,心理上要给予补偿”则让观众得到一些安慰。
报道最后,播音员康辉口播祝福:“方俊明当年纵身一跃去救人,是英雄的举动,而这28年淡泊隐忍是达观的胸怀。我们应该用敬意回报善意,用荣誉鼓励义举。让我们祝福这个好人和他善良的一家生活逐渐好起来。”
昨晚,记者电话联系了参与报道的央视驻湖北站记者晏琴。她介绍,“凡人善举”是《新闻联播》“走基层”的一个栏目,播出频率和报道长度没有一定之规,对方俊明的报道篇幅相对比较重头。
昨日6时28分,CCTV-1新闻综合频道和CCTV-13新闻频道同时播出的《朝闻天下》栏目也以“救人28年后,方俊明获见义勇为称号。英雄终被正名,激励更多人做好事”为题做了报道,时长1分15秒。
1.5米的母亲抱儿子上下床28年
连日来,本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方俊明的报道,让方俊明的母亲姜春梅成为人们关注的另一个中心。
这两天,媒体记者一拨一拨到家里采访,身高1.5米的姜春梅总在一旁,觉得儿子有需要时悄悄上前。偶尔面对镜头,才用家乡话表达一下喜悦:“我们是先苦后甜啊。”
背着孙女照顾儿子
一人撑起一个家
姜春梅是浙江江山人,出生于1930年,过去在农村种田,只上过几天扫盲班。1953年,她随丈夫方增林调到武昌车辆厂,在该厂大集体拉板车。
“妈妈一辈子要强,别人说,这小的个子还拉板车?她不服气,非要拉。”方俊明说。
1985年8月26日傍晚,方俊明和两个同伴从磨山消暑回家,“我骑车走在最前面,到东湖九女墩附近时,听到湖中有人喊‘救命’。我救人心切,扔下自行车就往湖边跑,跑了大概30米,看到水里有个影子,想都没想就跳了下去。”
喊“救命”的是个男孩,两个同伴也随后下水。没想到,那男孩却嬉笑着从水里站起来。原来,这个13岁的孩子是在假装溺水,想逗岸上的妹妹玩。
由于水浅,方俊明的头部撞到水下的石头上,造成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5个月后,方俊明的妻子离家出走,1990年两人离婚。方俊明的父亲方增林1983年因癌症住院,1991年去世。
方俊明瘫卧病床后,5个兄弟姐妹也抽空照料过方俊明父女,但父女俩每天的吃喝拉撒,还得靠姜春梅一个人。
“我出事时,女儿才11个月。有段时间,怕我女儿磕着碰着,妈妈做饭或帮我解决大小便时,只好用布带把她绑在背上,一直到她上幼儿园。”方俊明说。
一开始,方俊明一度想过轻生,姜春梅说:“想开点,没有人会嫌弃你的。”
28年抱儿子
上下轮椅4万多次
这两天,细心的观众在电视上看到,方俊明坐在轮椅上时,两条腿被一根皮带捆在一起,每条腿上还有两根布条拴成一个圈。
方俊明说,这是妈妈的“小发明”,“我这个手不太方便,绑上布条,我想活动一下,就可以抓住布条动一动”。
这个“小发明”还有一个作用:过去姜春梅可以把儿子从床上直接抱到轮椅中,现在年纪大了抱不动,只能一手揽住儿子的腰,一手抓住他腿上的绳子,半抱半提把他弄进轮椅。
每天两三次,不到45公斤的姜春梅要把1.66米、140斤的儿子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或从轮椅抱到床上。
28年10000多个日夜,这个简单的动作重复了4万多次。
逛菜场赶尾市
为生活自制网捉虾子
家里生活不宽裕,有几年,姜春梅自制网子,到沙湖边用猪肺钓小龙虾,还学会了摸螺蛳。有时候钓回一大盆小龙虾,十几斤重,大部分拿到菜场去卖钱,再留一点自家吃。
为省钱,有段时间她在外面拣柴火生炉子烧水。
方俊明的女儿方丽玲说,奶奶去不了远的地方,每天最开心的是两次逛菜场,一次中午11点多钟,一次下午5点多钟,“这两个时间出去,就是想趁摊主快收摊时买点便宜的菜”。
心里有埋怨
怕儿子难过从不当面说
方俊明说:“我妈妈说不管我她心里过不得。当年(出事)她没埋怨过我;有时我拉肚子,满身满床都是,都是妈妈收拾,她也从来冇得怨言。”
昨日接受采访时,记者问起她的“不抱怨”,姜春梅一直笑:“我也有埋怨,但没有当面说,怕说了他更难受。”
年纪渐大
心愿就是儿孙过得更好
方丽玲这几年工作稳定了,有空时跟奶奶换手照顾父亲,“不过主要还是奶奶照顾,我回家的时候饭她都做好了”。
方俊明说,每次出门,妈妈帮他准备都要半个小时,“这几年我长胖了,她这个年纪再抱我很困难。特别是从床上抱进轮椅后,都要喘好长时间的气才缓过来”。
今年,有好心人建议方俊明和母亲住福利院,那里有专人照顾。但姜春梅不乐意,“福利院有什么好?没有家里自在,再说外人哪里有我照顾得好?”
“奶奶是从农村出来的,她蛮好强,也很传统。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孙过得更好。”方丽玲说。但她也担心奶奶这几年心脏已经不大好,有时还腰酸背痛。
“妈妈这大年纪还要照顾我,我真的蛮心疼。但也只能过一天算一天。”方俊明说。
责编:吴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