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得三春晖---孙中山与星洲华侨展在汉开展

2014-11-20 12:17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 吴吟溪 通讯员 卢奕)今日(11月20日)上午,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共同举办的《报得三春晖---孙中山与星洲华侨》展览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属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首次联手国外博物馆举办流动性展览,为武汉市民带来了近百幅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60余件翰墨作品、照片,全面展示了孙中山在新加坡的活动足迹。

  晚晴园是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保存了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时的许多重要史料。本次展览分为孙中山与新加坡、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星洲三杰(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新加坡华侨与辛亥革命等六个部分,展示了新加坡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一些历史细节,让武汉市民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了解辛亥革命这段历史。

  “革命起义旗式样刺绣图”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原图由张永福夫人陈淑字精心刺绣。孙中山1906年停留晚晴园期间,曾与新加坡同盟会成员讨论革命起义旗式样,孙中山参照兴中会的“青天白日”义旗设计出了四种样式,张永福夫人陈淑字将这四种旗式用刺绣精心制作出来。

革命起义旗式样刺绣图

1902年新加坡晚晴园外观模型

  联手国外博物馆办展是武汉市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武汉市文新广局副局长朱进在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国外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展览引入武汉,让武汉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风土人情,可以拓宽市民的眼界,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武汉每年从国外引进的各类展览有几十个,很受老百姓欢迎。

  长江网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加坡属英国殖民地,华侨多称其为“石叻”(silat音译),即马来语“海峡”,又称“叻埠”,也有称星洲。清末时期,中国南方大批民众或为躲避战乱,或为追寻更好的生活,来到新加坡,但他们心系祖国,以华侨自居。孙中山早年流亡海外开展革命活动时,将新加坡作为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得到了新加坡华侨的鼎力支持。孙中山从1905年开始,数次访问新加坡,4次入住晚晴园,把此地作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的活动据点。1966年3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将几度易手的晚明园整修后重新开放,纪念馆的正面摆放着一座孙中山的雕像。

责编:朱德华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