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大旱 50年前湖底村重见天日

2007-06-07 10:5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据新华网    50年前,澳大利亚东南部一个村庄因修建水利工程而整体搬迁,原址成为鱼虾的乐园。谁曾料想,50年后,百年不遇的大旱使得湖泊几乎干枯,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村庄竟如鬼镇般逐渐显露出来。

    没入湖底

    在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之间的雪山山脉中,坐落着一个名为阿达米纳比的村庄,居民约700人,世代以农业为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澳政府着手实施规模浩大的雪山工程,在向西部调水的同时发展水电。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日报道,整个工程1975年竣工,耗时25年,共计修建7座电站和16座大坝。

    建设过程中,阿达米纳比于1957年整体搬迁至9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小镇仍被命名为阿达米纳比,原址没入尤坎本湖。当地居民安娜·肯尼迪说:“我们原本不愿意搬家,但既然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雪山工程被视为默里-达令河盆地的生命线,而这个面积相当于法国和西班牙面积之和的盆地,拥有全澳71%的灌溉农田和草原。此外,水利工程产生的电力占全澳总电力的3.5%。

    重见天日

    整整半个世纪后,当地居民原以为永远不会再见的村庄却重见天日了。

    路透社报道说,澳大利亚如今遭遇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尤坎本湖水量急剧缩减,目前水量仅剩库容的十分之一左右。澳总理约翰·霍华德曾警告说,如果再无充足降水补充尤坎本湖,默里-达令河盆地的灌溉系统将被迫关停。

    随着湖水减退,老阿达米纳比村也得以重见天日,但已是面目全非。锈迹斑斑的老式农机停在路旁,周围散落着酒瓶、铁罐等垃圾。一根根发黑的树干露出水面,仿佛还在怀念着它们中间的那条绿阴公路。

    村庄的主要街道依然清晰可见,但路面沥青经过长期浸泡已经破损不堪。昔日车水马龙当然不复存在,村庄所在地成为一片可推船入湖的斜坡。

    老村庄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搜拣“古董”,当地政府不得不下令予以保护。遗址保护命令5日开始实施。

    怀古忧今

    老村庄的出现勾起了当地居民对往事的回忆。

    格雷格和玛丽·拉塞尔夫妇站在圣玛丽天主教堂遗址的台阶上,不禁回想起60年前鲜花和掌声中的神圣一刻。现年82岁的格雷格说,重新漫步在自己孩提时代玩耍的街道上,心情有些复杂。

    “这有点伤感,让我想起过去,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些美好时光,”他说,“看到现在这个样子,我心里有点怪怪的。”

    但怀旧情绪之外,恐怕更多的是对旱情的担心。据路透社报道,这场大旱预计将“抹掉”澳大利亚经济总量的1%。

    《每日电讯报》报道说,近期几场降雨让当地居民看到了旱情缓解的希望,但现在判断旱灾是否即将完结还为时尚早。当地官员温迪·克雷克说:“这种天气状况应该能够发生改变,我对此比较乐观,但我们还需要大量雨水。”

    据报道,许多分析认为,这场旱灾与全球升温密切相关。

 

    当地一家餐馆老板彭尼·利奇菲尔德说,百年不遇的大旱给澳大利亚敲响了“警钟”:用于制定水利和气候决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邓玉山)

 

(责任编辑 汪晓艳)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