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武汉科教

武汉取消借读费有人欢喜有人忧

2009-02-21 08:39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楚天金报)(记者邵娟 郭会桥 实习生张媛) 今年春季开学起,义务段取消借读费。这当然是一项深受家长们欢迎的好政策,可是从这半个月的情况来看,这一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多收的费用能退吗

    家长李爸爸说,孩子前年9月在一所小学借读,一次性交了12个学期共3600元借读费。“既然借读费被取消,学校应该退还剩下的借读费。”可是李爸爸到学校去申请时,被学校拒绝。

    类似事件不只一起。对此,记者采访了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均没有明确表态,都说要等通知。

    有家长建议,在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文件中,只是要求停止收取借读费,却没有写明提前收的借读费要退。因此,希望相关部门尽早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及时解决需要面对的问题。

    通过借读途径择校更难

    一名初中校长告诉记者,以前所招的借读生,其实多是“关系生”,这些学生成绩不佳,希望到好学校就读,而借读费也成为学校一笔不菲的收入。“压力还是蛮大的,每年借读名额有限,可是不少家长通过各种关系找来,也很头疼。”校长说 ,现在取消借读费后,学校干脆缩减借读名额,一心一意抓质量。

    青山的一名家长证实了这一说法。他想让孩子到江岸一所初中借读,可是学校拒绝了,理由是学生成绩一般,现在学校又不能收借读费,干脆不收。

    名校“对口划片”面临考验

    一名业内人士介绍,按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有择校生,但事实上,一些重点学校的择校生不在少数。

    他说,因为公办初中小学没有择校费一说,因此不少学校将“择校生”统称为“借读生”。真正的借读生指的是因某种特殊原因,无法在分配的学校上学的学生,但如今不少学校的所谓“借读生”,其实都是为择校而去。

    取消借读费后,是否会有更多家长通过搭户、假户等方式“曲线择校”?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借读费折射出中小学的择校现象,“今秋开学前,名校的‘对口划片’肯定会面临考验。”
   

责编:马遥遥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