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闪亮影视作品 武汉话“玩味”了

2013-01-17 16:46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武汉形象在屏幕上发光

  提起方言影视作品,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四川方言剧,和2006年以后热播的“本山”系列东北方言剧。很多有心的武汉人也发现,近几年,武汉话已频繁地出现在一些影视剧中。

  2006年,以军事动作、青春励志为题材的电视剧《士兵突击》,讲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该剧上映后引起热烈反响,获得第27届飞天奖、第24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等多个奖项。

  除了王宝强饰演的许三多,剧中王团长那一口“霸道”的武汉话,也博得不少观众的好感。网友评价最多的就是“有气质”、“太真实了”。王团长的扮演者是著名导演、制片人李京。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他表示,其实自己的武汉话不那么地道,不过很高兴能给角色“增色不少”。李京透露,自己是内蒙古人,在武汉呆了20多年,耳濡目染学了一口武汉话,在电视剧拍摄之初,他向导演建议自己可以说武汉话,没想到和导演一拍即合。

  电影《疯狂的赛车》中,教练的扮演者马少骅,也不是武汉人,因曾在武汉话剧院做了18年的演员而学会了武汉方言。在那部电影中,马少骅一口火爆的武汉话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热播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三个人讲的是方言,一个是饰演顺溜的王宝强,讲的是河北方言;三排长讲的是兰州话;饰演三营长的孙逊,则是一口湖北腔,被称为是“神来之笔”。据记者了解,孙逊是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的话剧演员,虽然出生在北京,却是在武汉长大的,所以话语中带点黄陂口音。

  孙逊告诉记者,当时戏开拍了几天,他主动找到导演,表示三营长可以说方言,“让角色更朴素,更容易为观众接受”。而李京也认为,“用方言会让角色显得更亲切,贴近生活”。李京表示,如果有机会,自己还希望拍说武汉话的角色。

  让武汉话更好听

  虽然武汉方言在影视剧中频频现声,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因方言影视作品而爆红的四川话和东北话,武汉方言远没有达到流行的程度。“什么时候,‘信了你的邪!’也能像‘干啥子嘛’、‘杠杠滴’这些四川、东北方言那么知名就好了。”一位武汉方言剧的拥趸如是说。

  回顾四川方言和东北方言走红的痕迹,其实不难发现,它们均是依托影视剧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在全国播出的《凌汤圆》、《山城棒棒军》、《傻儿师长》、《王保长后传》等方言影视剧,用幽默俏皮的四川方言征服了全国的老百姓;赵本山的《乡村爱情》系列,则充分地展现出东北方言的幽默、情趣与亲和力,使得它走出了东北区域的限制,成为东北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走向全国的敲门砖。

  反观与四川的文化、语调都极相似的武汉方言,和东北方言一样具备幽默感,却为何没能通过影视剧在全国爆红?“平时说呀、听呀都冇得问题,为么斯一上电视,听起来就不那么顺耳呢?”在采访中,不少武汉观众都表达出这样的看法。“武汉话语速快,声调高,尾音上扬,听起来硬邦邦的,比较凶悍。”武汉一位影视圈的人士如此认为。“武汉姑娘说话时,完全没有温婉的感觉。”《万箭穿心》主演颜丙燕的一句无心之语,无形中也印证了这一看法。

  不难发现,不论是马少骅、李京、孙逊,他们所扮演的形象,似乎也因为说武汉话而变得“火爆”、“霸道”。

  董文洁认为,武汉话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豪爽,有一种“江湖气”。李京说,武汉方言如果个别词句稍微改动,语速慢一点,屏幕上肯定也会出现更多经典的武汉话。而武汉市说唱团团长陆鸣告诉记者,对于武汉话听起来“霸道”“不顺耳”的看法,其实是观众们在看一些民生类电视节目时产生的误解,“武汉的老百姓在接受采访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带些尾音,但舞台上甚至荧幕中的武汉方言大多不会是这样。武汉话说好了非常有韵律,也很好听。”

责编 wl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