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左少平:党员有义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左少平:荣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十佳党组织书记、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带领星光村荣获武汉首个 “全国文明村”、湖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武汉市十大魅力乡村、武汉市集体经济发展十强村等众多荣誉称号。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为群众谋福利。保持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关键在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4月16日上午,在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村委会,个子高高大大、声若洪钟的星光片区党委书记左少平表示,星光村十多年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在于紧紧依靠人民。
铭记红色初心 先还村民 “明白账”
2003 年 7 月 ,左少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时的他,还是一家才创办两年的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谁也未曾想到, 4 年之后,公司经营步入正轨,年产值 5 个亿、上缴税收 5000 多 万元,公司正红火时,左少平将自己的企业全盘委托给经理人。在外闯荡 28 年 后,他只身回到了那片生养他的土地。
“时任区领导找我谈心说,你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星光村人,个人先富起来了,群众不富,算富吗?”左少平回忆说,一席话让他触动很深,作为一名党员,就该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有义务和责任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07年12月,左少平揣着全部家当回到星光村。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左少平向村民承诺:不拿村里一分钱,不要村里一份股。带回来的钱亏了,就和大家一起过苦日子,赚了也不要一分利息。
农村稳不稳、农民富不富,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左少平回到星光村开展的首项工作:将村干部手里的权力全部交还给村民。61名党员、25名村民代表共同行使村内权力,村会议室开会,楼外大屏幕同步直播,给村民一个明白账。
往昔的星光村欠外债逾2000万元,账面资金不足5000元,人均不足三分地。面对此种困境,左少平带领村党组织一班人抓班子强组织、抓服务聚人心、抓发展富口袋,坚持实施“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居住城镇化、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工业强村、商贸活村、农业稳村、文明兴村”举措,走出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如今的星光村实现村集体收入、上缴税收“双过亿”。
星光得发展,村民得实惠。村民水、电、气全免费;免费医疗、教育全覆盖;女性满50岁、男性满55岁,每人每月最高可领2500元的生活补贴;村民每年享受股份分红并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了“五有六无”目标,即每户有一套宽敞舒适的住房,每人有一份社会保障,每个劳动力有一个就业创业岗位,每户村民有一份股份,有医疗报销。全村无失业、无辍学、无低保、无刑事案件、无上访、无留守儿童。
坚持红色引领 一村富带动一片富
星光村富了,周边的村却还穷着,要让一村富带动一片富。 2012 年 以星光村为主体,联合周边四个村探索区域联村发展模式。联村发展后,左少平大力推行 “组织联建、经济联动、队伍联管、活动联谊”的工作模式,落实书记包村、委员包组、党小组长包点、党员包户的责任制,探索“支部+产业”“党组织+群众组织”的路径。在片区党委的率领下,五个村的党员干部,深入到村的每一个角落,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
联村至今 , 4 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共引进工业项目 82 个,解决了 3000 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4 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总额一举突破 500 万元 。
活化红色资源 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如今的星光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文明蔚然成风。每年评选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创业标兵和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制 定 37 条村规 民约,与村级福利挂钩。举办道德讲堂,引导村民守道德、讲文明、重品行。
左少平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星光村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时代背景下,在富民惠民的好政策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奋进,蹚出一条更为耀眼的星光大道。( 长江日报记者赵代君 张衡)
【编辑:王冲】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为群众谋福利。保持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关键在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4月16日上午,在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村委会,个子高高大大、声若洪钟的星光片区党委书记左少平表示,星光村十多年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在于紧紧依靠人民。
铭记红色初心 先还村民 “明白账”
2003 年 7 月 ,左少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时的他,还是一家才创办两年的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谁也未曾想到, 4 年之后,公司经营步入正轨,年产值 5 个亿、上缴税收 5000 多 万元,公司正红火时,左少平将自己的企业全盘委托给经理人。在外闯荡 28 年 后,他只身回到了那片生养他的土地。
“时任区领导找我谈心说,你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星光村人,个人先富起来了,群众不富,算富吗?”左少平回忆说,一席话让他触动很深,作为一名党员,就该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有义务和责任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07年12月,左少平揣着全部家当回到星光村。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左少平向村民承诺:不拿村里一分钱,不要村里一份股。带回来的钱亏了,就和大家一起过苦日子,赚了也不要一分利息。
农村稳不稳、农民富不富,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左少平回到星光村开展的首项工作:将村干部手里的权力全部交还给村民。61名党员、25名村民代表共同行使村内权力,村会议室开会,楼外大屏幕同步直播,给村民一个明白账。
往昔的星光村欠外债逾2000万元,账面资金不足5000元,人均不足三分地。面对此种困境,左少平带领村党组织一班人抓班子强组织、抓服务聚人心、抓发展富口袋,坚持实施“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居住城镇化、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工业强村、商贸活村、农业稳村、文明兴村”举措,走出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如今的星光村实现村集体收入、上缴税收“双过亿”。
星光得发展,村民得实惠。村民水、电、气全免费;免费医疗、教育全覆盖;女性满50岁、男性满55岁,每人每月最高可领2500元的生活补贴;村民每年享受股份分红并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了“五有六无”目标,即每户有一套宽敞舒适的住房,每人有一份社会保障,每个劳动力有一个就业创业岗位,每户村民有一份股份,有医疗报销。全村无失业、无辍学、无低保、无刑事案件、无上访、无留守儿童。
坚持红色引领 一村富带动一片富
星光村富了,周边的村却还穷着,要让一村富带动一片富。 2012 年 以星光村为主体,联合周边四个村探索区域联村发展模式。联村发展后,左少平大力推行 “组织联建、经济联动、队伍联管、活动联谊”的工作模式,落实书记包村、委员包组、党小组长包点、党员包户的责任制,探索“支部+产业”“党组织+群众组织”的路径。在片区党委的率领下,五个村的党员干部,深入到村的每一个角落,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
联村至今 , 4 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共引进工业项目 82 个,解决了 3000 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4 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总额一举突破 500 万元 。
活化红色资源 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如今的星光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文明蔚然成风。每年评选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创业标兵和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制 定 37 条村规 民约,与村级福利挂钩。举办道德讲堂,引导村民守道德、讲文明、重品行。
左少平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星光村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时代背景下,在富民惠民的好政策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奋进,蹚出一条更为耀眼的星光大道。( 长江日报记者赵代君 张衡)
【编辑: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