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医护:保卫生命,争分夺秒与病毒较量

2020-03-10 06:56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医生护士就是战士。面对病毒肆虐的疫情,武汉医护人员不怕牺牲,冲锋陷阵、连续奋战。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勇敢、担当和坚守。

  ICU医生卢蓉

  “我们已经挺过

  最艰难的时刻”

  “国家队来我们医院支援后,我们轻松了不少,现在4-6个小时就能换一班。”

  卢蓉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国家队来我们医院支援后,我们轻松了不少,现在4-6个小时就能换一班。”3月8日,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卢蓉医生上夜班,晚上10时接班,到次日凌晨2时。

  2月9日,卢蓉到呼吸与危重症七病区支援,2月13日医院被征用为重症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后,她又调到19楼的病区去支援,先后收治了79个病人。

  2月16日,病区一位57岁的危重症病人突然出现呼吸衰竭,紧急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但血氧还是不太理想。“我们3个人24小时轮班,寸步不离的守着她,整整守了10天。”卢蓉说,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是保持俯卧位,可是总趴着,病人也难受,因此他们每2个小时就会把病人的体位左右换一换。在团队的努力下,现在这名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都在趋于稳定。

  送危重病人去做检查也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过程。同时需要很多医生协助,其间还要不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护生命管道不能脱落。2月26日,医院跟卢蓉同一批进隔离病区的医生都撤下了一线,开始轮休。因为工作需要,卢蓉回到重症医学科继续战斗。“目前我们重症监护室住着2位危重症病人,其中一位上了ECMO(人工心肺),我们要负责监护和管理。”卢蓉告诉记者,“现在科里所有外出支援的医生全部回归,我们已经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记者刘璇 通讯员喻锎)

  卫生院余文杰

  为发热患者租轮椅

  他将手机抵押在发热门诊

  连夜转送发热老人到发热门诊,到了医院,没带钱的他将手机抵押,给老人租了辆轮椅。

  余文杰仔细核对发热病人的资料信息 记者王建兵 摄

  “真没想到,当时送我入院的是你。现在接我出院的,也是你。”3月9日下午,江夏区舒安街卫生院院长余文杰在街指挥部的安排下,随车前往区人民医院接发热患者邵爹爹回家。

  舒安街道辖区有3万多人,与鄂州市涂家老镇、大冶市金牛镇毗邻。春节之前务工人员返乡、本地村民流动性大,是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点部位。

  2月初,舒安街嗣孟村68岁的邵爹爹因脑梗住进江夏区人民医院。当时因床位紧张,院方为避免老人感染,通知余文杰将其接回到舒安街卫生院继续治疗。当晚,余文杰带着一名医生开车前往江夏区人民医院,将邵爹爹接回,安排专门床位。

  3月3日晚,邵爹爹突然发热,体温38.1℃。余文杰迅速上报,并穿上防护服,再次开车将邵爹爹送往江夏区人民医院进行排查。两地相距60多公里,到达已是晚上11时许,天气异常寒冷。因停车场距离发热门诊较远,余文杰赶到医院大厅租借轮椅,“我当时没带钱,只好将手机抵押给工作人员。”

  租到轮椅后,余文杰又帮邵爹爹系紧口罩,扶上轮椅,进入发热门诊帮他挂号、就诊,送他住下。返回卫生院时,已是凌晨2时。邵爹爹经过多次CT和核酸检测,已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只是一般感冒发烧。余文杰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在担任舒安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助及疫情防控组组长期间,他带领卫生院的突击队筹建一处密接人员的医学隔离观察点,开展日常巡查,内防扩散、外防输入。 (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张春红)

  中医师汪周华

  要让中医药

  在战疫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一定要把中医中药应用到新冠肺炎治疗防控中去!”

  新洲区中医医院医生汪周华

  “我一定要把中医中药应用到新冠肺炎治疗防控中去!”3月8日中午,55岁的新洲区中医医院医生汪周华从隔离病区走出,他终于有时间歇会。汪周华患有严重的下肢血管疾病,长年双腿水肿,时常剧烈疼痛。

  该院被确定为发热病人收治定点医院时,汪周华第一个站出来,首批进入发热隔离病房。面对未知的疫病,部分医护人员有些压力和恐慌。“有我在呢!没事,我带着你们闯!”汪周华总是鼓励同事们。

  汪周华说,他和同事们根据患者不同症型辨证施治,缩短了病人病程,减轻痛苦。结合年前接诊的几例发热病人的症状、舌象、咽喉象及肺部听诊的情况,汪周华和同事先期拟定了对症的中药处方——1号协定方。

  刚开始收治病人,汪周华和同事立即调配200服,给每一位住院患者服用。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汪周华发现该方对早中期患者的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低热、咳嗽等症状。

  但他并没有止步,患者病情在变化,汪周华发现1号协定方对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效果不佳。于是他又和同事拟定了3号方用于临床,重症病人经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此前,汪周华针对高烧不退、体温39℃以上的患者拟定2号方,即高热方,帮助患者在1至2天时间内把体温降下来。此外,他和同事还为医护人员开出预防方,医护人员服用后,很多身体不适的症状都得到缓解。 (记者余丹夏 通讯员李琼)

  护士胡徐娟

  1个月转了3个重症病区

  “砖头娟”哪里需要哪里搬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全力抢救,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放弃。”

  胡徐娟(中) 记者柯美学 摄

  金银潭医院护士胡徐娟有一个绰号:砖头娟。

  今年1月,胡徐娟从护理部抽调出来,进入新筹建的隔离病区南五区。不久,南五区的患者住满了。医院开始筹建新的重症监护病区——南六区。胡徐娟被抽调到这个新的重症监护病区;再后来,胡徐娟火线受命,担任南二区的代理护士长。1个月转了3个重症病区,护士姐妹们拿她开玩笑说,她是一块好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每一次抽调,就是一次冲锋;每一次冲锋,就是一次磨砺。隔离病房的磨砺,让“砖头娟”温柔中透出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1月29日,年初五。当日下午,胡徐娟全身防护在重症监护病房值班。这时,有一台监护仪发出警报,一名60多岁的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到危险等级。

  胡徐娟用对讲机呼叫附近的医生前来救人。她放下对讲机,开始为患者给氧,检查她的身体状况。医生和护士赶过来,一起加入抢救。眼看着老人体征逐步减弱,医生开始用手进行心肺胸部按压,累得满头大汗。

  胡徐娟见状喊了声:“我来替换你!”她替下医生,让医生腾出手来实施其他抢救手段。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施救,医护人员想尽办法挽救这名患者的生命,直到体征稳定。此时,胡徐娟身上已经被汗水湿透。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全力抢救,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放弃。”胡徐娟说,在重症监护室里,她经常面对这样的险情,“护理要温柔,但抢救拼的是韧劲”。 (记者柯美学)

  本组稿件统筹 :王建兵

  【编辑:覃柳玮】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