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市民:“宅”家战斗,用韧劲乐观“闷死”病毒

2020-03-10 08:12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男子结婚事宜推迟,调皮小学生不能外出活动……但他们宅在家中战疫,8岁孩子在家创作“战疫小报”,90后女教师家中修炼厨艺……希望疫情过后,我们都能健健康康地重出江湖。

  武汉准女婿

  年前接母亲来汉筹备婚事

  准女婿就地参加社区服务

  因疫情形势严峻,罗茜将郭锐母子俩从酒店接到家中居住,两家人提前成了一家人。

  罗茜和未婚夫郭锐收集居民需求信息

  蔡甸中法生态武汉示范城恒大社区居民罗茜,是武汉一所高校的教师。年前,未婚夫郭锐从河南老家接婆婆来汉,筹备小两口结婚事宜。因疫情形势严峻,罗茜于1月23日将郭锐母子俩从酒店接到家中居住,两家人提前成了一家人。

  2月12日,郭锐获知社区防疫任务重,与罗茜沟通后参加了社区服务队,为居民代购生活物资和药品。“18日中午,他给我打电话,说防护服稀缺,不敢浪费,中午不回家了,就在车里休息,下午接着战斗。”罗茜站在家里阳台上,看到郭锐坐在车内探出身子向她挥手,眼圈红了。

  “我们曾立下誓言,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携手并进。”当天下午,罗茜赶往社区服务中心报名志愿服务。社区考虑实际情况后,建议她在家线上协助社区在微信群里解答居民咨询,收集生活物资需求信息。

  “我在家收集居民信息,郭锐在外帮社区居民采购,配合还挺默契。街坊邻居们都称我们‘模范夫妻’。”罗茜脸上露出幸福笑容。现在除了睡觉、吃饭,罗茜每天十余个小时盯着群里动态,“目前各项物资保障渐渐理顺,求助的居民少了一些,还是不能松懈。” (记者张衡)

  新生婴儿

  没拍成满月照

  期待拍个百天照

  提前11天到来的“小棉袄”,她嘹亮的哭声打破连日的阴霾,让王雯倩一家看到希望。

  王雯倩一家

  2月3日,提前11天到来的“小棉袄”,她嘹亮的哭声打破连日的阴霾,让王雯倩一家看到希望。如今疫情逐渐好转,“小棉袄”满月也长高长胖了,她期待着宝宝百天,一家人能照一套全家福。

  王雯倩说,都说宝宝要多晒太阳,宝宝10多天时,王雯倩带她在窗台沐浴阳光。

  2月底,宝宝脸上出红疹,一片一片的,当时把王雯倩吓坏了。不能出门,她赶紧线上咨询专家,得知是湿疹,还好有外卖接单,外卖员从药店买回炉甘石洗剂,慢慢才好转。可是湿疹是打一枪换一个地儿,头上刚好,耳朵旁边又出现了,夫妻俩心疼,恨不得湿疹长在自己身上。

  “心里还是略有遗憾。”王雯倩告诉记者,早就跟一家摄影机构联系好,满月、百天、半岁、周岁都安排上了,只能在家里简单拍个照。

  “如今疫情正在好转,没拍成满月照,就期待百天照嘛,百天照一定可以拍的。”她告诉记者,女儿现在身体还很柔软,爸爸都不敢抱,生怕一不小心就伤了女儿,所以照百天照也很好,那时候女儿长硬朗了,爸爸抱着照相更自然。 (记者黎清 通讯员温红蕾)

  宅家 儿童

  8岁孩子宅家

  创作“战疫小报”

  平时总被爸爸“教训”调皮捣蛋的他,用自己的画笔创作出10多幅“战疫宣传小报”。

  熊王明瑞展示他创作的“战疫小报” 记者何晓刚 摄

  妈妈是医护人员,爸爸在社区做志愿者,这个悠长的寒假,丁字桥小学二年级学生熊王明瑞只能自己宅在家。平时总被爸爸“教训”调皮捣蛋的他,用自己的画笔创作出10多幅“战疫宣传小报”,成为学校制作战疫科普宣传的重要素材。不仅如此,他的“战疫宣传小报”还被贴到湖北大学康复驿站里,传递武昌学子的美好祝福。

  疫情发生以来,熊王明瑞的妈妈一直奋战在战疫一线,很长时间没有回家,爸爸在社区参与疫情排查,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

  熊王明瑞在外婆的陪伴下,每天呆在家里。熊王明瑞的班主任王紫婷老师成为了孩子“一对一”的专属辅导员,每天跟孩子打电话,帮助规划他的宅家生活。

  了解到孩子喜欢画画、跆拳道、折飞机,王老师给他发了很多美术指导视频,鼓励他创作战疫题材小报。

  老师的肯定给了熊王明瑞很大的鼓励。从病毒科普、日常防护到致敬“逆行者”,他创作了十多张小报。在小报上,他给父母写信——“爸爸妈妈,你们是抗击新冠病毒的英雄,我为你们骄傲!你们不要担心我的学习,我每天上网课、认真做作业,坚持锻炼身体,画画读书,过得很充实。我在家里等你们平安归来!” (记者杨枫 通讯员全晓燕)

  居家教师

  90后女教师

  宅家当厨神

  从中式油条、馒头、煎包、肉夹馍、油泼辣子面,到西式吐司、盐面包、汉堡包,她使出十八般武艺,一天换一个花样。

  魏老师手作戚风蛋糕

  这是30年来,青年教师魏博潇静唯一一次没有和父母一起过年,虽身处一城,却各自居家隔离。

  骨子里喜欢浪漫的她,宅在家里,看着年前买的本打算带回家给父母的50斤面粉,便开始了和面粉的“恋爱”日子。从中式的油条、馒头、煎包、肉夹馍、油泼辣子面,到西式的吐司、盐面包、汉堡包,她使出十八般武艺,一天换一个花样,做完了就拍照发朋友圈。

  “我想挖个地道到你家,和你一起隔离。”“魏老师到底还有多少存货,这是一个谜!”朋友们和学生们纷纷留言,还有不少人要求“云学艺”。魏妈在武昌的家里也不甘示弱,每天电话交流厨艺,分享当日作品。

  其实,魏老师的厨艺在江岸教育圈是有名的。学校鼓励老师挖掘特长开选修课,身为高三班主任的她提交了开“烘焙与厨艺”选修课的申请。她的选修课限额30人,5分钟不到她的班就报满了。她的个人公众号“魏老师de厨房”,也是“吃货”们围观学习的沃土。

  魏老师说:“在家修炼厨艺可以缓解焦虑,又可以改善饮食增强抵抗力!希望疫情过后,我们都能健健康康重出江湖!” (记者向洁)

  本组稿件统筹:王永芳

  【编辑:刘益谦】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