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价值观(1)·(富强篇):民富国强 互为依存

2014-08-11 11:22 来源:
调整字体

  (人民网)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从三个层面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激起强烈共鸣和持续热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也绝非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应当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轨迹中,与大家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不过,在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的时代嬗变中,一些领域和部分人思想观念迷雾重重,价值判断丧失底线,更有甚者以丑为美、以耻为荣。为此,本报特推出“对话价值观”栏目,邀请嘉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的内涵外延进行阐释,以期廓清认识、凝聚共识,祛恶扬善、激浊扬清,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助力、为社会进步筑基、为民族复兴铸魂的作用。

  引子

  2014年,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忆及那个甲午,无不涌起耻辱、悲愤之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署《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甲午海殇,殇在落后挨打;甲午之痛,痛在国力不强。列强林立之下,“天朝上国”迷梦终成泡沫幻影,“落后就要挨打”终成上下共识,“振兴中华”终成民族呼声。警钟长鸣,重温历史,审视征途,富强之路难之又难。

  两个甲子走过,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持续的中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国站在新的起点上。从甲午之鉴到新的起点,一以贯之的是对富强的不懈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际目标需要我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关键词,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外延?与每个人如何息息相关?请看对话——

  富强成热词

  国家财力雄厚、国力强盛,人民物质富裕、精神丰富

  记者: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关键词,为什么把富强列在首位?

  许耀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是凭空设想、随意构思的海市蜃楼式的幻影,而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坚实基础上的科学产物。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视生产力问题,重视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概念中,只有“富强”是代表着、反映着生产力和物质基础要求的概念。把“富强”放在12个词中的第一位,我认为就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根本原理出发的,具有铁一般的逻辑规律。

  涂凌波:核心价值观12个关键词并不是孤立和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一些价值观关键词贯穿始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基础。“富强”即是这样,它既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又关乎社会的建设和进步,还关乎每一个公民个体的权利与价值实现。

  许耀桐:富强放在首位,还表明它是一个基本的目的。相对于其他的概念来说,可以说其他的都是作为其手段,以它为归宿,为它服务的。同时,其他11个词,对富强也起着促进作用。如果没有其他11个词的要求, 富强本身也失去了意义。

  记者: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学界、社会和网络空间都展开了热烈讨论。能否结合甲午战争120周年,谈谈您怎样理解富强?

  涂凌波: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甲午战争的纪念反思,事实上也是在延续这120年中国社会的集体记忆。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国人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的腐朽落后,第一次在全社会引发全方位的震荡,并将“富强”这一历史使命抛了出来,从而改变了此后每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许耀桐:甲午国耻,痛之又痛,痛在哪里?痛就痛在我们国力衰落。今天我们纪念甲午战争,最重要的教训就是中国要实现富强,要实现民族复兴梦。什么是“富强”?我个人的看法是,富强,顾名思义就是既富有又强大。什么是国家富强呢?就是财力雄厚、国力强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信息网络化、生态文明化这“六化”,加上财政税收状况好,我认为是对富强的最本质的规定。

  涂凌波:不能只从经济上和物质上去理解“富强”。其外延也包括政治的强大,关系到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是否是现代的、先进的和优越的;包括军事的强大,关系到军事力量是否能够抵御外侮、维护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包括文化的强大,关系到文化的自由、包容与多元;包括社会的强大,关系到社会的繁荣、活力与良好运作。

  徐希平:富强,有物质上的,比如说GDP,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有精神上的,比如说人民的幸福感。我个人更看中科技、人才和人民素质的“富强”。富强不是仅以GDP为标准,也不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富强不仅要有国家、个人财富的充裕,更要讲求财富的“取之有道”,不能靠牺牲生态环境、牺牲国家资源、牺牲人民健康来致富。

  富强与个人

  国家富强包含着人民富强,人民富强更为重要

  记者: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词汇,“富强”与个人是怎样关联的?

  许耀桐:我们讲富强,首先当然要讲国家富强。但国家富强里面也包含着人民富强。社会主义如果只搞成国家既富又强,而人民既穷且弱,那就背离了发展方向。从长远来看,国家富强如果离开了人民富强,也是不可持续的。在现阶段,我还想特别强调一下,那就是人民富强更为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相对来说,我们现在可以讲,中国的国力比较富强了。但是,大部分的人民呢,按照一些通行标准来看,不能算是富强。

  徐希平:以前为什么大家都去美国留学呢?因为美国给我们留学生的费用相当于在国内当教授的十倍。那个时候下一个决心,中国如果有一天能够像西方一样发达,该多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我想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派出国的留学生,在国外老师对我们其实是非常好的。他觉得中国是贫穷落后的国家,实际上当时这些好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慈善、怜悯。一旦你发展起来的时候,他就会把你当成竞争对手,封锁你,甚至打击你;如果你不够强大,你就不会突破这样的封锁,你就不能跟他们平等交流、合作,共同发展。有实力才能求平等,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记者:现阶段,网络舆论中,对于富强的认同感如何?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涂凌波:可以看到,包括“富强”在内的多个价值观,在互联网上响彻多种声音。但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追求繁荣富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应有之义,这应该能够成为共识,没有人会刻意去否定它。可能分歧在于如何实现“富强”,“富强”的主体究竟是谁……

  在互联网的讨论当中,非理性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是互联网的一个特点,但互联网上不断地反思、批判、对话和交流,最终只会让价值观的共识越辩越明、越探讨越清晰。可以说,互联网经过20年的变迁,公众对于互联网的生活早已不再陌生,逐渐开始用理性、用事实和逻辑来探讨问题、寻求真相,公众的媒介素养还是整体在往上走的,公众的对话也在变得更好。

  富强之路径

  争个人的富强,便是为国家争富强

  记者:从个人和国家的层面分别来看,如何才能实现富强?

  许耀桐:国家怎样实现“富强”?我提三个看法:第一,要走市场化道路。市场能够把各行各业、各单位和每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创造财富就能更快些;第二,要大力反腐倡廉。腐败不打,财富容易被一小部分人占有了,富了一小撮人,穷了大部分人。这是极不公平的,也破坏了国家的发展;第三,要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也曾富甲一方,但绝不会去侵略人家、掠夺人家,我们追求富强而不称霸。侵略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根本找不到。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当然要予以继承和发扬。

  徐希平:结合个人,过去改革开放30多年,我在国内上学,日本、美国留学,哈佛任教,回国任教和创业的经历,促使我明确了致力解决中国重大健康问题的奋斗目标。作为医学工作者,开发出适合中国人的更有效、更经济的药物,既能为国家富强尽一份力,同时也检验着个人的人生价值。我们的梦想,用阻击脑卒中的“大处方”的小梦、去赢得在世界医药舞台话语权的大梦;我们自主创新了“依叶”等脑卒中预防的系列新药,就是想用“做中国创造的药”的小梦、去赢得在国际医药市场主导权的大梦;我们通过科研项目、民生项目、政府项目“三合一”的慢性病防治新模式的探索,就是想用让“依叶”走近患者的小梦、去实现“健康中国”的大梦。

  涂凌波:在走向“富强”的道路上,青年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第一个层面,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责任感,更多的公共精神,承担起社会和时代赋予的使命,需要警醒、反思“精致的利己主义”;第二个层面,正如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面里谈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需要从个人做起。我想“争个人的富强,便是为国家争富强”。富强的国家和社会正是由每一个奋斗、进取、富足的个体所组成的。

责编:夏立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