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前提是信息互联互通|长江评论

2019-11-08 22:05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 杨于泽
11月8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等15个部门发布《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倡议全社会在同等条件下持续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在扶贫攻坚即将进入决胜阶段的时候,提倡消费扶贫给扶贫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和方法。
扶贫大致有三种主要路径,一是财政转移支付,二是通过搬迁和发生特色产业授人以渔,三是倡导扶贫性消费。财政转移性支付,除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保等补贴外,也用于发展教育等,这是传统扶贫方式。发展生产,授人以渔,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这些年也做得有声有色。提倡消费扶贫,这算是一个扶贫新路子。
虽然只是倡议,但相应的思维是比较明确而具可操作性的。按照15部门的安排,消费扶贫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参与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的单位都要扩大对扶贫对象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二是东部等发达省市要积极购买受援地产品和服务,三是广大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要持续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采购规模。这样看来,消费扶贫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一定“政策性”的。
消费是消费者的自治行为,也是一种市场选择行为,遵循着很简单的消费理性。人们的日常消费,一般遵循着就近、便宜、性价比高等原则。要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变成“扶贫工作”,信息是一个关键因素。一个人购买某种商品,首先是他需要,其次是他了解到这种商品的存在,再就是他知道这种商品的功用、基本品质、价格等商品信息。消费扶贫,前提就是扶贫对象的产品和服务为世人所知。
贫困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地理位置上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是比较重要的致贫因素。西部地区、山区农民可能有很好的农牧产品,但养在深山人未识,结果只能烂在地里、堆在家里。比如近几年经常有报道,某些地方有苹果、桃子或西瓜丰收但卖不出去。相反,由于产销信息、需求实现对接,这几年云南的野山菌大销。这就是信息闭塞与信息联通的不同。
解决信息闭塞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产品和服务上网。产品上网就是在“商场”里“上架”,不“上架”等于不打算卖,“上架”后自然有人购买。这几年,阿里巴巴、京东等都推进各自的“电商扶贫”项目,比如京东通过网店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600亿元,直接带动8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电商扶贫”模式不仅推销了扶贫对象的产品和服务,而且扩展了电商平台的网络,实现双赢。
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很多方面的复杂性消失,大家处于一个“平坦的竞赛场”。扶贫,首先是让贫困人口及其产品与服务进城、入场、上架。要让尽可能多的人们知道,一个地方的橘子好吃,一个地方的风景值得一游,某处农家乐值得去体验体验。在人们掏钱消费扶贫前,信息的互联互通就是“基础设施建设”。
【编辑:张玲】
(作者:杨于泽)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