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隔离点的“保姆”,这个临时党支部护大家周全
生活保姆 语言保姆 健康保姆隔离点医护扮三种角色护生命周全
长江网2月22日讯“罗院长,跟您说我病好了,一定要努力的生活,乐观对待生活,您们护我周全,我盼您们平安。” 这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副院长罗才奎带领医疗团队来到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隔离点之后,听到最暖心的一句话。罗院长说,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隔离点这些日子,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为了全力服务好病患,医生护士除了全力做好医护职责,还尽心扮演三大“保姆”,只为了护大家生命周全。
“生活保姆”:随叫随到 贴心呵护
2月18日,武汉市城市职业学院医护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临时任命整形科杨艳清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杨艳清主任说,武汉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进驻隔离点以后,他们发现病友们经常有一些日常问题需要进行反馈,例如“需要护手霜、卫生纸、牙膏、洗发水等生活用品。
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党员们建立了医患沟通群——“同心抗疫”,把隔离点每位患者加入群里。“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就去帮助,我们愿意当他们的生活保姆”。这是杨艳清团队的人说的最多的话语。及时收集、汇总病友反映的问题,反馈给医护以后,再向病友进行解答,并实时跟进相关问题的处理进度。
住在隔离点的李先生说:“因为来的时候匆忙,没带护手霜,在医患沟通群里发了消息以后,第二天马上就收到了护手霜,最后才知道,现在买不到护手霜,护士把自己的护手霜送给了他。”
“杨主任,我是长头发,我想要护发素,可以吗?”同样住在隔离点的张小姐说,“第二天上午我就收到了护发素,最令我感动是医护人员在护发素上还贴上了小纸条,告诉我要加油,当时我感动得哭了。”
集中收集患者在隔离点中的生活反馈,让患者在隔离点的生活有保障……党员的参与,让方舱医院的运转更加井然有序。患者王先生说:“在隔离点里,我的病情逐渐好转,我们住着湖景房,很多病友都会在群里分享拍到窗外的美景,互相鼓气,我们觉得这是一种正能量。”
武汉市第三医院党委书记赵光表示,病友与医护人员,是战“疫”攻坚战的亲密战友,医护人员党员和病友中党员一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疏导情绪,鼓舞士气,维护医疗秩序和公共安全,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大战。
“语言保姆 ”:心理沟通打开心结
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江波在医护人员进驻隔离点之前,在每位医护人员的防护服背后亲自写上队员的名字。如同父母送子女出征,一笔一画写满祝福与期许。
“我只知道你的名字,我却不知道你的模样。”入驻隔离点的王先生说,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直到走出隔离点的那一刻,都不曾真正见过医护人员的模样,但那些忙碌的身影、温暖的鼓励,就是陪伴他们战胜疾病、迎接希望的一盏盏明灯。
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江波说,这里年纪最小的小朋友才2岁,年纪最大的老爷爷已有81岁高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隔离点新冠肺炎患者年龄跨度很大,很多患者都有焦虑的症状,其中有一位有轻度抑郁症。这一问题引起了武汉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的注意,中医科主任江波、整形科护士长刘英、烧伤科护士阮晶晶一道对病人进行心理沟通。她们制订了动态的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考虑到大部分隔离人员都会存在焦虑、恐慌、抑郁等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阮晶晶制作了一份心理问卷调查,让患者填写出自己想被关注的问题。她们还把自己的微信、手机号留给了患者,患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填写心理评估表,立马就可以得到反馈,及时进行处理。经过她们的不懈努力,隔离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所好转。
杨艳清主任说,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隔离点,医护人员和学校还为患者配备了收音机、杂志等,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住在这里跟在家里一样,虽然隔离了,但是爱没有隔离。
“健康保姆”:战疫之路 见证坚守
“呼吸,慢慢吸气。”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一群带着口罩的人群,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为病友演示着呼吸操和中医养生操。
武汉市第三医院副院长罗才奎说:“由于隔离点的环境特殊,每个病患都是单独房间,部分患者症状较轻,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他和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以及医院中医科专家商讨,反复仔细研究,拍摄了一段量身定制的标准宣教内容,只为安抚患者消除他们的不安情绪、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强身健体。”
视频发送到群后,还有不少患者,把自己练习的过程发到了群里。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自己的病床边起身,加入了训练的队伍。“很棒!”“棒极了!”,上午查房时候,中医科、烧伤科、血液内分泌科、妇科、骨科医生一边不停地竖着大拇指鼓励着。
“信心就像阳光一样重要”,杨艳清主任说,“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树立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我们期待与他们一起,早日共同战胜疫情”。
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整形科护士长刘英号召下,不断有人加入。隔离点的张先生说,“每天医护人员和我聊天,他们说的最多就是‘救死扶伤,医者本分’,‘穿上这身白衣,就是战士’……可我们知道,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普通人家的儿女、父母、妻子、丈夫。”
(记者伍伟 通讯员江泓颖 陈舒)
【编辑:向洁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