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环卫工改良垃圾箱获技术创新奖
加装“下水道”后,夏日垃圾箱臭气熏天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4月27日,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首届“环卫作业技术创新奖”颁奖会上,42岁的孝感籍农民工刘云堂,凭借“垃圾箱底设‘地漏’,破解液渣臭、招蚊蝇难题”的作业技术创新,喜获“千元”大奖。
据悉,负责宝丰街3506社区站邻菜场两侧宝康路和宝裕路垃圾清运的硚口区宝丰街环卫所环卫农民工刘云堂,在环卫作业中因为嫌菜场旁垃圾箱内垃圾过潮,且板车底板密闭不严,清运过程中易造成垃圾液漏撒污染路面、臭熏沿途,故开动脑筋,报请街道环卫所改造菜场两侧的两个垃圾箱,设想在垃圾箱底部安装下水设施破解此问题,去年11月,该办法经环卫所审议,决定对这两座群众多次投诉、媒体反复曝光的垃圾箱进行改造,增设下水阴井。去年12月初,这两座全市唯一的两个带下水窨阴井(俗称“地漏”)的垃圾箱改造完毕投入使用。
据介绍,“地漏”即:使液体流入地下的下水窨井道。目前,我市乃至全国各城市街头巷尾的垃圾箱(屋、池),均没有设计“地漏”设施。无“地漏”的垃圾箱(屋、池)每逢雨雪天,或者瓜果、饮料消费旺盛的夏季,雨雪水或瓜果残汁、饮料残液就会渍于垃圾箱(屋、池)内,与垃圾一道发酵发臭,滋生蚊蝇鼠虫,汁液多时,还会溢流于箱(屋、池)外的路面,不仅影响行人和居民,而且臭味更浓。环卫清运车载运此类带液垃圾,也容易沿途滴漏,不仅造成二次污染,车过风吹臭气沿途扰民,而且垃圾液容易腐蚀车辆,增加环卫作业维修成本支出,同时,潮湿的垃圾较重,运量减少,而设置“地漏”后,垃圾都干燥变轻了,每趟次清运的垃圾量也明显增大。
由于宝丰街3506社区站邻菜场两侧宝康路和宝裕路沿线餐饮、菜场、学校、民宅密集交叉,日产垃圾量较大,且近一半为带残液的垃圾,残液从垃圾池中溢流至不到6米宽的巷边路面上,恶臭熏鼻扰民,即便垃圾池内无垃圾,但残留的垃圾液产生的臭气和引来的蚊蝇也导致附近居民、商户投诉不断。
记者在现场看到,“地漏”设于垃圾箱的正中间,为密集的孔状,此设计利于液体渗入,并可挡住垃圾,不会堵塞沟道。箱底四周高、中间低,利于残液自然流入“地漏”部位,地漏管道从地下直通路边窨井沟槽,每个“地漏”增设费用只需400元。
据市城管局环卫设施管理部门专家介绍,在垃圾箱内建“地漏”之举,乃全市首创,就全国而言,也未见有报道。此虽是一项小小的举措,却破解了困扰全市街头巷尾垃圾箱(屋、池)及其周边的诸多环境卫生大问题,值得全市借鉴和推广。
不少当地居民和商户获悉刘云堂得奖后,都翘指褒赞说:每逢盛夏,我们路边垃圾箱内垃圾残液四溢,既恶臭、又招蚊蝇,老刘解决了困扰我们5年的难题,我们从此再也不用“涉足”污水,终日闻臭了。他得此奖,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