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武汉 公共服务
30余项目免费 走在全国前列
昨日,孩子们在中山公园享受音乐喷泉。
每天12万人次骑免费自行车
2009年5月,我市在7个中心城区和两个开发区启动便民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截至目前,免费自行车已办卡100多万张,每天为市民提供约12万人次的免费服务。
今年,市政府计划新增100个服务站点,增加投放2万辆自行车,使全市服务站点达到1200个,自行车总量达到7万辆。
据了解,我市公共自行车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2000个站点,覆盖中心城区,平均每300米就有1个站点。
62座公园向游客敞开怀抱
如今,全市已有62座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年免费接待晨练者1600余万人次。
另外,我市还有包括南干渠、南岸嘴等游园在内的400余个城市游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园占全市公园总数92.5%,若算上城市游园,我市公园绿地免费开放率达99%。
“两免一补”扶助20多万学生
2008年9月1日起,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律免除学杂费;对所有农村地区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免收义务教育教科书费。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学生约20多万人,其中农村7.7万住宿生免交住宿费,1.1万贫困住宿生有补助生活费。
1000余座公厕免费开放
2008年3月5日,作为当年市政府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由政府投资建设的834座公厕免费开放,其中412座24小时开放。
去年,我市按每座公厕每年投入6000元管理维护费用标准,改造了223座社区公厕,使城区免费公厕达到1000余座。(详细)
民生武汉 社会保障
密织保障网络 生活更有尊严
汉阳区200多名特困大学生、中小学生获得总额8万元的助学金。
武汉现有残疾人43.8万人,3年来全市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活得更有尊严。
近5万重残人实现“应保尽保”。放宽残疾人低保“边缘户”标准,并给予重点救助和帮扶,落实15项低保配套制度,为4万多名低保残疾人按月发放定额生活补助、专项补贴、物价补贴和单亲补助。用水、用电、用气予以补贴或减免。为5000余名精神残疾人药物补贴,每年补贴资金600万元。
此外,每年还为6000多名因重大疾病或灾害导致贫困的残疾人家庭实施临时救助,为近万人次残疾人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扶贫济困。
去年,我市还出台政策,对安置残疾人较多的企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等8项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详细)
民生武汉 难点探解
倾听民生诉求 破解身边难题
昨日,汉阳区团委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贫困孩子爱心圆梦公益活动。各社区的100多名农民工子女和贫困孩子来到中华奇石馆,观看恐龙、猛犸象、铲齿象等远古史前动物的化石。
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积极探寻破解之道,陆续出台给力举措。
就业困难群众包括大龄失业人员、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失地农民、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或者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残疾人、各级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成年孤儿和社会成年孤儿、毕业一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等。
全市将通过三大途径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众。
开发公益性岗位。政府将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岗位补贴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60%,社保补贴包括单位缴纳社保全额部分。
鼓励个人自主创业。个人自主创业可申请5万-7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合伙最高可申请20万元,并享受每年最高8000元的税费减免。
鼓励企业招录就业困难群体,给予企业税费减免,按招录人员人数给予企业缴纳社保部分的全额补贴。(详细)
“两型”试验跨步迈向“武汉模式”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总量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三个台阶,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居第5位。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背后,武汉用“两型”为这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加上了一组形容词:幸福、绿色……正如省市领导在部署今年武汉的经济发展时称,对于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再多的GDP,我们也不能要!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而持续快速的最好捷径是什么?2007年底,两型社会改革试点方案获国家批复,武汉手持这块金字招牌,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
如今的武汉人,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已随处可见到“两型”的烙印——
历经三年的摸索,武汉的经济、老百姓生活,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已初尝“甜头”,而今,武汉人瞄准了这个方向,坚定了“两型”的理念,大跨步迈向“两型”发展的“武汉模式”。(详细)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