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从狗的忠诚谈起
关于狗的忠诚,历来有很多故事。象蒲松龄老先生在《聊斋志异》中就有《义犬》一文,讲叙了某人遗百金,幸得义犬以死相护,后人感念,遂修义犬墓的传奇。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则新闻,有人欲杀其狗,被它挣脱后,在主人的呼唤下,这条忠心的狗竟然负痛而返,结果再遭屠杀。虽然有些可悲,但狗对主人的忠诚毕竟是无可置疑的。
狗的这一美德,若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其实也毫不出奇。狗应该算狼的一个旁支,除了纵身投靠于人,其余的禀性与狼差别不大。在狼群中,头狼的地位至高无上,众狼只有绝对的服从,绝对的忠诚。而投靠人类的家狗,只不过是以主人为“头狼”罢了。
这种类似狗与主人的关系,也长期存在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但名称换成了一些庄严神圣的玩意,如“忠君报国”、“三纲五常”“三个忠于”、“统一思想”之类,其内在实质都是绝对无条件的忠诚与服从,象众狼对头狼,更象家狗对主人一样。
应该说,狗是智慧有限的动物,忠诚是它的天性,是投靠主人的资本。但是,将有个性思想自由的人脑,改造成思维简单,只知愚忠的狗脑,这还得依赖于中国专制统治者长期的思想禁锢和愚民政策。
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老子讲究清静、无为;墨子讲究兼爱、非攻;韩非子讲究赏功、罚罪……;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其理。但是自汉以后,讲究“仁义忠孝”的儒家学派获得“独尊儒术”的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说明孔子的“君君臣臣”、“三纲五常”、“忠孝节义”那套儒家学说,符合中国统治者的专制法则——上尊下卑,君臣有序,“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百姓仕人对统治者的无条件服从,就如同家狗对主人的愚忠。
不仅如此,从儒学祖师爷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到封建统治者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文革“主旋律”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中国的愚民政策政策可谓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但其用心都是以愚民,以禁锢来限制人民的思想自由,使其成为专制统治者忠贞不二的义犬。
翻开中国历史,即便是昏君阿斗,即便是荒淫无道,依然有屈原的“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依然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这就是统治者大力褒扬的“忠君报国”。在他们眼里,君即国,国即君,报国即报君,天下乃一姓一人之天下,所谓的忠臣与国无关,只能是一姓家奴,一条家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