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试验凤眼莲治湖 墨水湖水质提升两档
(长江网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 刘侃 实习生 田君)凤眼莲俗称“水葫芦”,在国外被贬为“十大恶草”之一,国内也有人冠之以“入侵物种”之名。日前,这一争议物种获得“正名”:经过三年的实验,用凤眼莲治理东西湖区墨水湖(以下称“小墨水湖”)水体污染获得成功,该湖水质从劣V类上升到地表水Ⅳ类,提升两个档次,可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水体溶氧度逐年增加,湖中多种水生植物自然生长,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所用资金仅为其他治理方法的1/4。这是武汉首次使用凤眼莲治理湖泊污染取得成功。
凤眼莲治理湖泊污染大有作为
2009年8月上旬起,武汉水资源环保事业促进会在小墨水湖进行凤眼莲治理水体污染试验。小墨水湖位于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银桥南侧,面积269亩,平均水深1.5米,蓄水量约27万方。由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湖边三岸巳经楼宇林立,众多居民小区和企业环湖而建,小墨水湖巳从郊外湖变成了市区湖。
凤眼莲是一种吸收氮、磷等富营养物质与生长繁殖能力极强的浮水植物。据检测,生长1吨凤眼莲可吸收氮约2200克、磷约300克,能将小墨水湖2500吨劣Ⅴ类水净化到地表水IV类,三期试验中提走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相当于把全墨水湖水净化了15次。
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凤眼莲是浮水植物,采收时比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更易于操作,且适合机械化作业,且采收成本较低。此外,凤眼莲资源丰富,在大面积、大规模的治污工程中,更显优势。
利用凤眼莲治水,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也有益于生态环境。根据测算,2009年开始实验至今,小墨水湖的溶氧度分别为6.48 mg/L、6.909 mg/L、9.079 mg/L、9.558mg/L,逐年增加。
武汉水资源环保事业促进会负责人表示,凤眼莲的生长不能离开水,且没有富营养不长,零度以下死亡。因此只要在水面做好围栏围网,就可以控制其生长范围,不会泛滥成灾。实验中采收的1600多吨凤眼莲也都已化为农田肥料,得以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