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金游客都来了 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武汉市江夏区小朱湾
长江网4月23日讯(记者周韧 刘峥 齐翔 李英波 通讯员王爱民 李明光 刘长林)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了解涉农产权交易,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强调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的关系。
自此,我国正式拉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大幕,并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实现制度创新。
农民有奔头
创新实施“三乡工程”,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
4月9日上午,位于市民之家的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内井然有序,大屏幕显示着蔡甸、黄陂、新洲等区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息,窗口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着市民咨询。
“5年前的7月22日上午,习总书记来这里查看产权交易情况,他在农交所窗口关心地问办事群众‘离这远不远,办事方不方便’?”武汉农交所副总经理桂玲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当年总书记来视察的场面仍然历历在目,让大家深受触动。
桂玲告诉记者,5年来,武汉市农交所农村产权交易、抵押融资规模等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服务站点已实现在涉农区的全覆盖,农民群众能够就近、便捷办理农村产权交易业务,并陆续建成5个区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50个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同时,武汉农交所服务还延伸到了武汉大都市区,即将与全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联网。
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抵押操作流程,为一大批农业企业畅通了融资渠道。武汉荷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冰告诉记者,多年来“资金难”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公司通过农交所将1500亩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590万元,用于蔡甸区永安街等三个街道、9个村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去年2000多户农民人均增收8000元。
2017年2月起,武汉创新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鼓励和引导市民到农村租用空闲农房,鼓励本地能人、外地企业家到乡村创业。2017年,全市投入到农村的社会资金达到160.1亿元,增加农民收入22.12亿元。村庄,开始重获生机与活力。
小朱湾,武汉市江夏区曾经的历史名湾。一年前,小朱湾还顶着武汉南郊最美村落的美誉,却“叫好不叫座”。
4月5日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江夏区小朱湾沐楚客舍老板叶仙清晨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小长假期间客舍的房间早已定满,第一拨客人9点前将会到达。“窗外五千年,窗内五星级”,来此住过的市民,这样评价在小朱湾度过的惬意时光。
2017年,武汉先后出台鼓励市民下乡“黄金20条”、市民下乡助脱贫攻坚“钻石十条”等政策,一批“小朱湾”正在蓬勃兴起。
今年以来,武汉正积极谋划产权制度、土地改革、科技支撑、金融服务、生态环保等服务“三乡工程”的新举措,2018—2020年,“三乡工程”将实现1902个行政村和规划保留的近4000个中心湾全覆盖,推动武汉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农业有科技
科技支撑、院士助力,推动武汉农业现代化
5年前的7月22日下午,习近平冒着酷暑,深入鄂州市水稻育种基地,查看水稻长势,向科技人员了解水稻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情况。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习总书记的话,深深印在了武汉市农科院众多科技人员的心里。
4月初,恰逢清明时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滨湖街的星火村春意盎然。在阡陌间行走,浅草清新,花枝摇曳,两旁池塘平静的水面上鱼苗连绵不断地跳跃“串食”。
星火村毗邻梁子湖、牛山湖,村民的生计多依靠渔业资源。2017年2月,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专家魏辉杰将该所自主选育的杂交鲌“先锋1号”(俗称大白刁)推广到了这里,养殖户不仅产量、收入增加了,还削减了不少饲料和鱼药的投入,村里的环境也得到了改观。
养殖户胡大发说,大白刁鱼苗每尾售价0.15元,比一般鲌鱼贵三倍,但这种鱼成活率高,投料少。去年村里引入“大白刁”以来,武汉市农科院的专家从投喂、施肥到捕捞,全程现场指导,年底让他们稳稳当当获得丰收,各地客商竞相前来采购。“汉产大白刁”的名声传了出去,今年,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庄迎来了全国各地前来考察的养殖户。
有了农科专家指导,滨湖街星火村养殖的大白刁亩产可达660公斤,每亩利润比养殖普通家鱼高2000多元,村里正合计着扩大养殖面积。
在城市的另一端,位于黄陂的大潭原种场的稻田里,一片翻耕繁忙的景象。这里是多倍体水稻的育种和中试基地,4000多平方米的多倍体水稻企业研发中心繁忙有序。
“多倍体”水稻是通过将传统的二倍体水稻加倍,培育出的米质优、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近年,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大学、武汉市农科院等单位组建的研究团队,突破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低的国际性技术瓶颈,大面积应用只差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多倍体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陈柏林介绍,多倍体水稻在5000个品系中进行了筛选,选出了2个品系进入省级品种区试。如通过区试意味着这个品种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种植。
今年,占地230亩的黄陂育种和中试基地将全部完工,有望加速多倍体水稻品种选育的速度,为武汉建设“中国种都”提供助力。
据悉,2013年来,武汉市农科院大力实施农科合伙人计划,先后获批建设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院士专家的智力集聚并产生“裂变”,助力市农科院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有力地推进了武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升级和成果转化。
农产有销路
电商精准发力,“互联网+”搭建致富快车道
榨汁、开泡、赶水、过滤、摇瓢、打沙、成型,九口连环锅各司其职,熬制红糖的蒸气慢慢溢出一座徽派院落的封火墙。4月初,在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的毛家冲村,空气中弥漫着红糖的甜香。
位于武汉新洲区凤凰镇的毛家冲村,曾被列为省级重点贫困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毛家冲村谋划着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回乡能人陈爱国请来古法红糖手艺传承人,在村里种植了500亩甘蔗,打造既能观光,又有产品的古法红糖品牌“点溪园”。
“点溪园”负责人陈爱国说道,公司的古法红糖上市不久,遇到了销售难的问题,为此市供销农村电商公司为他们在线上、线下进行免费推广,帮助品牌发展。
目前,点溪园已经和供销电商公司搭建了供销e家、微店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年产值可达300万元,此外,还将开发赏花、果树采摘、农家乐等综合体验观光项目,助力毛家冲村农旅产业发展。
农村特色产品进城,城市优质工业品下乡,都有农村电商精准发力。
清明刚过,汉南区邓南街,镇上热闹非凡,围绕着乐村淘总部,来往车辆、村民熙熙攘攘,进进出出的包裹邮件络绎不绝。
汉南供销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汉南区成立的首个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不仅承担了当地的农特产品的电商交易,还承担周边快递收发、村民看病网络预约挂号、网上缴费等系列服务,让很多不会使用网络的村民,也享受到了互联网的便利。
汉南供销乐村淘负责人余意是一名返乡大学生创客,最初的回乡创业经历让他一直琢磨着拓宽农产品销路的问题。他说,和区供销社合作创办乐村淘,打造农民自己的电商平台,带动了2000亩农产品销售,把邓南的农民领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
2017年,28岁的余意被推选为邓南供销社主任。今年,供销系统将吸引更多年轻人下乡,年轻血液的注入,将为农村电商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下一步,武汉市供销社将在30个乡镇、163个村布局更多的农村电商服务站,并建设1个市级、6个区级电商运营中心,10个社区体验店,形成城乡电商服务网络,助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便捷的电商服务。
农村有安居
市民下乡精准扶贫 绿水青山文明宜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令人向往的田园养老生活,正由梦想变成现实。月初,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汉子山村首批民宿改造完工,向社会招募自愿下乡体验“田园式养老”的市民。
汉子山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过去,这里交通不便,村民多到道观河集镇、新洲区或市中心购房,半数农房闲置,日渐破旧。在市民下乡活动中,武汉市农委和武汉晚报联合组织市民看房团,近万城市居民前往看房,闲置农房被抢租一空。
据统计,各类企业和个人在汉子山租用的闲置农房40多套,投入装修和运营的资金超过1000万元。根据武汉的市民下乡政策,市区政府补贴该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数百万元,用于水、电、道路和外立面整治。
彭泽明是看房团成员中的一位。他说,去年9月,他一眼看中这里的青山绿水,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武汉迟山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租下该村董角冲湾6栋闲置农房,打算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田园养老社区,并取名“迟山居”,意为享受乡村的慢生活。目前,首批2栋民宿(含6个标准间)已装修完毕,市民可拎包入住。
彭泽明还支持董角冲湾成立土地合作社,把村民的田地、山林集中起来开发休闲养老产业。项目建成后,村民既可以收取土地租金,还可以到企业打工,赚取更多收入。
去年8月1日,汉子山村成立了养老山居党支部,这是全市成立的首个“市民下乡”党支部。为丰富党员们的文化生活,由新洲区委组织部、区文化局等部门发起设立的“市民下乡书屋”同时挂牌,一套桌椅,两个书柜,上百册图书被现场赠送给新成立的党支部,让近30平方米的活动室充满了文化气息。
新成立的汉子山养老山居党支部共8名党员,均是到该村参加“市民下乡”的市民,分别来自武钢燃气厂、省建材服务公司等单位。
“党员有需求,就要建阵地。”新洲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参加“市民下乡”的党员希望就近、就地参加党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湾环境面貌提升,吸引更多市民下乡,助力该村精准扶贫。
像汉子山村这样,依托绿水青山做产业,把乡村变金山银山的例子不胜枚举。2017年武汉市陆续建成10多处特色镇、特色村。上半年,武汉市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19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50%。
链接:
责编: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