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初: 一位工程老兵的地铁情怀
(武汉晨报 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郭文雅 刘丹丹)
今年6~7月,4号线二期越江隧道施工中,武汉地铁遭遇15年来最严峻、最惊险、最复杂的工程险情!700名地铁英雄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破除了险情。晨报聚焦这一英雄群体,首批将采写五位立功个人——“地铁抢险五虎将”:王金峰、胡恒初、盛永清、温裕春、倪正茂的事迹。今天讲述胡恒初的故事。
抢险英雄胡恒初。记者詹松 摄
胡恒初,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最资深的武汉地铁人之一,工程兵出身,参与过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4号线的建设,虽已是知天命之年,却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
7月1日险情发生时,他负责地面降水以及监测,由于熟悉周边环境和单位,加之有17年的丰富经验,为顺利抢险创造了条件。
工程老兵:
现场排险永远第一位
胡恒初今年50岁,1997年部队转业,进入当时还名为“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公司”的武汉地铁,17年来,作为一名工程老兵,他始终奉献在工地。
“我刚到单位报到时,工号是27号,”胡恒初说,那个时候单位只有几十人,远没有想到现在会发展到如此大规模。经历了武汉地铁1号线筹建的艰难期、建成后的坚守期、发展停滞期,到现在迎来武汉地铁大发展黄金时代,这位历经千帆的老兵,早已淡定如菊,一颗心只扑在地铁建设上。他的心愿很简单:“修好每一条地铁,让政府放心,让老百姓满意。”
4号线首义路站和复兴路站,属于他的管理范围,要为越江隧道盾构提供场地和条件。7月1日,险情来临时,他就在现场,被指派负责地面降水、监测和周边疏散工作。
当晚,大雨滂沱,雨水打在这位老兵脸上,他似乎毫无察觉,一直蹲守在降水井旁边,此时他眼里,只有险情。
抢险时,启用了四口备用降水井,地面机械打孔大功率的抽排,可以降低地下水水位,由此减轻隧道底部涌水点的水压,为控制险情赢得时间,创造条件。胡恒初一直紧张地蹲守在旁边,他很担心降水的效果。“一是要看水量,二是要看出来的是不是清水,”他说,如果抽出来的水带沙,那么就得立即停止。因为如果抽出水和沙,说明水流带走了周边土壤层,会引起地面更大沉降,反而不利于抢险。
紧张的抢险现场,水样等不及仪器检测,他凭借丰富的经验,用矿泉水瓶装水后观察混浊度来判断。他全神贯注观察,一刻不敢分心,为此,现场有些政府部门的过细询问他都顾不上回答。
“一切事情在抢险面前,都要靠后,”胡恒初说,抢险现场不是“会场”、“秀场”,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时间控制险情、消除危险和隐患。
请多宣传我的同事们,
他们才是最了不起的人
从2号线到4号线,胡恒初都在负责武昌片区的地铁建设,对复兴路一带地形以及周边单位极为熟悉。
抢险时为了安全,车站旁边建筑的电源要拉掉,人员要疏散,由于平时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附近单位非常配合,一切都迅速到位,使抢险没有了后顾之忧。
胡恒初调集武昌区的多家施工单位,运来各种抢险物资,注浆机、钻孔机和堵漏材料聚氨酯支援。同时,他还要负责指挥监测周边房屋、地面道路的沉降数据,每隔两小时就要监测一次。
“抢险成功是700多人共同的功劳,”胡恒初一直在强调,当时自己在地面,从个人安危来讲,远没有在隧道底直接面对涌水险情的同事们危险。
“多多宣传我的抢险同事们吧,”胡恒初说,他们才是最了不起的人。
作为采访者来说,第一次面对胡恒初,会感觉他不好接近,但深入了解才发现,这位工程老兵的地铁情怀是如此之重,在他的心中,地铁工程和市民的安全高于一切。
市民一句理解的话
是我最大的欣慰
现在武汉地铁迎来大发展,胡恒初虽已50岁,但是对于地铁的热爱,以及轨道交通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使这位工程老兵一直坚持在地铁建设一线。
武汉人出行离不开地铁,2号线、4号线的开通给市民带来便利,这让这位老兵内心充满喜悦。
谈及职业,他说得很简单:做好每一条线,一让政府放心,二让老百姓满意。
谈及愿望,他说,地铁建设过程中确实会对周边居民带来不便,他们也会想办法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的影响。他盼望老百姓对地铁建设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