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大代表呼吁立法保护山体
李长安说,随着城市发展,武汉市主城区有近一半以上的山体本身遭到破坏或山体景观受到影响。有的山体成了商品房与建设用地,其中还有很多是私搭乱建。有的山体成了垃圾和废渣的倾倒地。在黄破、江夏等地,许多山体被开山采石挖得残破不堪。武昌的小洪山、凤凰山、伏虎山,被建筑丛林围绕,难见青峰。
在今年7月武汉市电视问政期中考上,关于山体保护一项,市民代表不仅亮出最多的哭脸,而且还打出了最低评分,满意度4.05%。保护山体已成为老百姓的迫切期盼。
去年为修复破坏严重的山体,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地环处成功组织申报了国家投入了3亿元的山体灾害治理修复的示范工程项目,武汉市山体保护已引起国家的关注。从主城58座山体保护情况看,凡是身为城市公园等公共绿地的,所受侵蚀相对较少。如东湖、九峰的37座山体,汉阳龟山、米粮山、磨子山等,武昌蛇山等,分别置身于国家级风景区、城市森林保护区、城市公园区,无一不是满山翠绿,向游人敞开大门。而汉阳赫山、武昌小洪山、凤凰山、伏虎山等,没有公园保护,现状堪忧。
目前,武汉市湖泊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已形成,但至今没有一部专门保护山体的地方性法规。李长安认为,制定《武汉市山体保护条例》已刻不容缓。
在制定山体保护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出台山体水土保护规划、山体风貌保护规划、山体生态系统规划、山体生物多样性规划、山体公共安全规划等相关配套的规章。特别是对已被破坏的山体,进行艺术性的修复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山体以往的文化遗存、摩崖石刻、历史传说、名木古树、宗教庙宇等认真保护,将其与城市道路接撬,使山体景观正面向市民展现,方便市民上山游玩、健身,更能明确山体的保护界限,不受侵蚀。
“武汉有山数百座,但武汉人能说得上名字的不过寥寥数个,而对这些山的特质、文化、生态和环境意义等的了解更少,很难有保护的意识。而实际上也没有哪一个部门掌握这些资料。”他建议国土、文化等有关部门尽快设立专项开展武汉市山体的系统调查研究,建立《武汉市山体自然文化档案》,使之成为山体保护规划的基础,作为武汉市自然文化遗存,成为老百姓了解武汉、认识武汉的阅读资料。
责编:hq